公宫 [gōng gōng]
1. 君王的宫殿。
3. 泛指官府。
公宫 引证解释
⒈ 君王的宫殿。
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郤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
汉 班固 《白虎通·辟雍》:“《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唐 白居易 《祭咸安公主文》:“组紃之训,既习於公宫;汤沐之封,遂开於国邑。”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一》:“古者卿大夫皆受宅於司里,与公宫相近。”
⒉ 泛指官府。
引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公宫造广厦,木石乃无数。”
仇兆鳌 注:“赵 曰:凡官府贵处,谓之公宫。”
国语词典
公宫 [gōng gōng]
⒈ 君王的宫室。
引《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化自公宫,远被南国。」
⒉ 祖庙。
引《仪礼·士昏礼》:「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若祖庙已毁,则教于宫室。」
公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妹释义:堂妹。《左传·庄公八年》:“连称 有从妹在公宫。”杨伯峻 注:“从妹今言伯叔妹或堂妹。”晋 王羲之《十七帖》:“胡毋氏 从妹平安,故在 永兴 居,去此七十也。”清 姜秉初《<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越数年而有 心兰 女史。心兰,瘦梅先生 女,畹兰 从妹也。”
- 2.
令舍释义:县令的官舍。 《韩非子·十过》:“臣闻 董子 之治 晋阳 也,公宫令舍之堂,皆以鍊铜为柱、质,君发而用之。” 陈奇猷 集释:“ 太田方 曰:令舍,县令之舍也,《后汉书·光武纪》:‘生 光武 於县舍’,注:‘皇考以令舍不显,开宫后殿居之而生。’”
- 3.
公宫释义:⒈君王的宫殿。《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郤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汉 班固《白虎通·辟雍》:“《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唐 白居易《祭咸安公主文》:“组紃之训,既习於公宫;汤沐之封,遂开於国邑。”清 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古者卿大夫皆受宅於司里,与公宫相近。”⒉泛指官府。唐 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公宫造广厦,木石乃无数。”仇兆鳌 注:“赵 曰:凡官府贵处,谓之公宫。”
- 4.
复陶释义:⒈用毛羽制成的御风雪的外衣。《左传·昭公十二年》:“雨雪,王皮冠,秦 復陶,翠被,豹舄。”杜预 注:“秦 所遗羽衣也。”孔颖达 疏:“冒雪服之,知是毛羽之衣,可以御雨雪也。”参阅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斗袚》。⒉主管衣服之官。《左传·襄公三十年》:“与之田,使为君復陶,以为 絳县 师,而废其舆尉。”杜预 注:“復陶,主衣服之官。”一说,陶,通“繇”,谓免役。杨伯峻 注:“下文‘为 絳县 师’则不能兼为 晋 君主衣服之官。盖县师在郊,主衣官在公宫……为君復陶者,为君办理免役之事,因而为 絳县 师。”详
- 5.
宫人释义:⒈妃嫔、宫女的通称。《易·剥》:“贯鱼,以宫人宠。”李鼎祚 集解引 何妥 曰:“夫宫人者,后夫人嬪妾。”《左传·昭公十八年》:“火作…… 商成公 儆司宫,出旧宫人,寘诸火所不及。”杜预 注:“旧宫人,先公宫女。”唐 韩愈《毛颖传》:“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三侠五义》第一回:“谁知一旁有个宫人名唤 寇珠,乃 刘妃 承御的宫人。”⒉官名。负责君王的日常生活事务。《周礼·天官·序官》:“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孙诒让 正义:“此官掌王寝,亦主服御之事。”《史记·孝武本纪》:“欒大,胶东
- 6.
御书释义:⒈进呈于帝王的书。 后称帝王的书为御书。《左传·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鐸火。火踰公宫,桓 僖 灾。救火者皆曰顾府。南宫敬叔 至,命周人出御书,俟於宫。”杜预 注:“御书,进於君者也。”唐 韩愈《集贤院校理石君墓志铭》:“詔下 河南 徵拜京兆昭应尉,校理 集贤 御书。”⒉皇帝书写的字。唐 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诗:“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清 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嗣是每以御製诗文、御书宣示南书房。”⒊谓皇帝书写。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余深 罢相,居 福州,第中有荔枝,初实絶大而美,名
- 7.
恭德释义:⒈谦恭的品德。《国语·晋语九》:“昔先主 文子 少衅於难,从 姬氏 於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⒉大德。《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无乃不可乎!”按,此引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恭德,作“共德”。俞樾《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一》:“杜氏 不释‘共’字,共当读为洪……下文又曰‘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犹云有大德。”
- 8.
炼铜释义:精炼的铜。《战国策·赵策一》:“臣闻 董子 之治 晋阳 也,公宫之室,皆以鍊铜为柱质。”
- 9.
称家之有无释义:谓根据家中财力而行事。《礼记·檀弓上》:“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孔颖达 疏:“称犹随也,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宋 苏轼《菜羹赋》序:“东坡先生 卜居 南山 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我们族里,贫富不同,大家都称家之有无做事便了。”亦省作“称家”。唐 杜甫《牵牛织女》诗:“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清 朱锡《幽梦续影》:“施与也要观人,婚嫁也要称家。”
- 10.
苹藻释义:⒈苹与藻。 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季兰 尸之,敬也。”《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汉 郑玄 笺:“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用苹藻,所以成妇顺也。”⒉泛指祭品。唐 韩愈《湘中》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明 李东阳《送衍圣公闻韶袭封还阙里》诗:“鲁 郡山川归旧国,孔 林苹藻荐新盘。”⒊用作祭祀的代称。唐 韩愈《顺宗实
- 11.
请见释义:⒈请求接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却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寺人 披 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论语·八佾》:“仪 封人请见,曰:‘君子之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⒉宋 代士人的一种礼节。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⒊相见。请,敬辞。《左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詰朝请见。’”⒋邀请会见。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
- 12.
赐杖释义:⒈古代帝王对有功年老的大臣赐予手杖,以为荣宠。又对高年赐予王杖,为养老之礼。始行于 汉,后世不废。清 查慎行《山野老人远来祝万寿者以千计目睹盛事纪之以诗》:“赐酺还赐杖,好向后生夸。”《清史稿·沉德潜传》:“復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歷代圣母图册》,入朝赐杖。”⒉皇帝或尊长对臣下施以杖刑。元 虞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间车驾时巡,既度 居庸,皇太后宫幄在 龙虎臺,猝遣使召公宫门下,以中旨切责之,赐杖,公创甚,舆归京师。”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一·伶官干政》:“伶人恣横,至操文学词臣进退之
- 13.
轩曜释义:轩辕星的光耀。借指后妃。三国 魏 曹叡《苦寒行》:“光光我皇祖,轩曜同其荣。”或本作“轩燿”、“轩耀”。《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化自公宫,远被南国。轩曜怀光,素舒佇德。”李善 注:“《淮南子》曰:‘轩辕者,帝妃之舍。’高诱 曰:‘轩辕,星也。’”参见“轩辕”。
- 14.
鍊铜释义:精炼的铜。《战国策·赵策一》:“臣闻 董子 之治 晋阳 也,公宫之室,皆以鍊铜为柱质。”
- 15.
驷乘释义:古代兵车常乘三人,所乘第四人曰“驷乘”。駟,通“四”。《左传·文公十一年》:“緜房甥 为右,富父终甥 駟乘。”杨伯峻 注:“古代兵车一般乘三人,此则四人共乘,其第四人曰駟乘,职则为车右之副手。”《左传·昭公二十年》:“公闻乱,乘,驱自 閲门 入,庆比 御公,公南楚 驂乘,使 华寅 乘贰车。及公宫,鸿駵魋 駟乘于公,公载寳以出。”杜预 注:“鸿駵魋 復就公乘,一车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