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重言 重言的意思
chóngyán

重言

简体重言
繁体
拼音chóng yán
注音ㄓㄨㄥˋ ㄧ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òng chóng,(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组词】: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2) 程度深。【组词】:重色。重病。重望。重创。(3) 价格高。【组词】:重价收买。(4) 数量多。【组词】: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5) 主要,要紧。【组词】: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组词】:重视。尊重。器重。隆重。(7) 言行不轻率。【组词】:慎重。自重。(1) 再。【组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3) 层。【组词】: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形容言辞重复、呆板乏味。

重言的意思

重言 [chóng yán]

1. 再次申说。

2. 口吃。

4. 修辞方式之一种。也叫叠字。

重言 引证解释

⒈ 谓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语。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玄英 疏:“重言,长老乡閭尊重者也。”
陆德明 释文:“重言,谓为人所重者之言也。”
王先谦 集解:“其( 庄子 )託为 神农、黄帝、尧、舜、孔、颜 之类,言足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
一说反复言之。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重,当为直容切。 《广韵》:重,复也。 庄生 之文,注焉而不穷,引焉而不竭者是也。”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瑗字翼之见寄》诗:“常恐负吹嘘,终为重言累。”

⒉ 意味深重,语重心长的话。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许吾终不击 都,以子父交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 都,都 遂释然,不復兴意。”
唐 李濬 《松窗杂录》:“﹝ 德宗 ﹞常於便殿语 玄宗 朝,尤惜谬用 李林甫,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祸,自 林甫 始也。’”

⒊ 再次申说。

《列子·说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后汉书·郎顗传》:“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李贤 注:“重,再也。”
唐 陈子昂 《答制问事·安宗子科》:“然臣復重言者,贵以微诚,披露肝胆。”

⒋ 口吃。

《灵枢经·忧恚无言》:“其厌大而厚,则开闔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

⒌ 修辞方式之一种。也叫迭字。

如:《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灼灼”。
如: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连用七组重言,以造成一种凄惋的情与景。


国语词典

重言 [chóng yán]

⒈ 为人所重视的言论。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⒉ 重视言语。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正位居体,重言慎法。」

⒊ 重视承诺,信守诺言。

如:「你若重言,就不要轻易承诺。」

轻诺

⒈ 复词的一种。由两个相同单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参见「叠字」条。如「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⒉ 重复的说。

《后汉书·卷三〇下·郎?传》:「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重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轻诺释义:轻易许诺。

重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剪桐释义:《吕氏春秋·重言》:“成王 与 唐叔虞 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 唐叔虞 曰:‘余以此封女。’叔虞 喜,以告 周公。
    • 2.
      十九释义:十分之九。 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唐 韩愈《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曹靖华《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 3.
      好讔释义:喜好有寓义的话。《吕氏春秋·重言》:“荆庄王 立,三年不听而好讔。成公贾 入諫……曰:‘有鸟止於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
    • 4.
      孰复释义:周密;详尽。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颜师古 注:“復,反復重言之也。”《新唐书·陆贽传》:“从狩 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詔日数百,贄 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復,人人可晓。”《新唐书·韦述传》:“述 入其室观书,不知寝食,行冲 异之,试与语前世事,孰復详諦,如指掌然。”
    • 5.
      旃旌释义:泛指赤色旗帜。《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孔颖达 疏:“盖王以通帛、杂帛并赐 卫 也。然则大赤即是旃也。於綪茷之下更言旃者,茷言旂尾,旃言旂身,圆其文,故具言耳。若其不然,旌是干之所建,旗皆有旌,少帛、旃斾之后何须更復言旌,明是圆其文故重言之。”汉 班固《南巡颂》:“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旃旌。”北周 庾信《郑常墓志铭》:“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
    • 6.
      期期释义:⒈口吃结巴貌。 《史记·张丞相列传》:“昌 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张守节 正义:“昌 以口吃,每语故重言期期也。”明 刘元卿《贤奕编·应谐》:“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章佖》:“章 再三期期之,犹讹两字。”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七:“好像受了猝不及防的一击,孙宏荫 一怔,期期地半晌说不出话。”⒉真挚恳切貌。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桂舟公 古学古貌,与世少可,居常
    • 7.
      燕燕释义:⒈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孔颖达 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五代 齐己《新燕》诗:“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元 揭傒斯《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吴中 女儿白如华,吴江 燕燕拂波斜。”⒉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毛 传:“燕燕,安息貌。”清 朱之瑜《安南供役纪事》:“於是言笑燕燕,乞赋乞诗。”⒊喻娇妻美妾。宋 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鶯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元 王逢《无家燕》诗:“燕
    • 8.
      耆艾释义:尊长;师长。亦泛指老年人。《庄子·寓言》:“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王先谦 集解:“此为长老之言,则称引之。《释詁》:‘耆、艾,长也。’”《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韦昭 注:“耆艾,师傅也。”《汉书·武帝纪》:“然则於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颜师古 注:“六十曰耆,五十曰艾。”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诗:“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明 方孝孺《卧云楼记》:“登乎耆艾而燁然常有婴孺之容。”

重言(zhong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重言是什么意思 重言读音 怎么读 重言,拼音是chóng yán,重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重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