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烈 [guāng liè]
1. 大业,伟绩。
光烈 引证解释
⒈ 大业,伟绩。
引《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弘朕恭。”
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
《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
国语词典
光烈 [guāng liè]
⒈ 伟大的功业。
引《书经·洛诰》:「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
《明史·卷二七六·余煌传》:「请谥,则当先帝光烈未昭。」
光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光烈释义:大业,伟绩。《书·洛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 武王,弘朕恭。”孔 传:“於汝大业之父 武王,大使我恭奉其道。”汉 王符《潜夫论·赞学》:“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於学矣。”《明史·余煌传》:“请謚,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最高光烈归於党,领导群伦有纪纲。”
- 2.
劫杀释义:劫持并加以杀害。《韩非子·二柄》:“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九年,有盗劫杀后母 邓氏 及弟 訢,帝甚伤之。”
- 3.
悲涕释义:悲痛流泪。《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帝从席前伏御牀,视太后镜奩中物,感动悲涕。”宋 范仲淹《与朱氏书》:“遽闻哀讣,苦事苦事,同年中又失一相爱者,悲涕悲涕。”宋 洪迈《夷坚丁志·王从事妻》:“﹝ 王从事 ﹞为 衢州 教授,赴 西安 宰宴集,羞鳖甚美,坐客皆大嚼,王 食一臠,停箸悲涕。”
- 4.
爵土释义:⒈官爵和封地。《东观汉记·阴兴传》:“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新唐书·封常清传赞》:“常清 乃驱市人数万以婴贼锋,一战不胜,即夺爵土。”元 丁复《次韵噩无梦楩用堂吴中倡和佳什》:“刘郎 爵土方诸将,严子 生涯老一裘。”⒉指接受官爵和封地。《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
- 5.
瞻视释义:⒈观瞻。指外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儼然人望而畏之。”一说下视。见 朱熹《论语集注》。汉 徐干《中论·法象》:“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明 李东阳《送毕验封充谁府册封副使诗》序:“夫所贵乎使者,必其威仪足以耸瞻视,辞令足以宣德意。”清 梅曾亮《谒墓记》:“及謁墓之子孙,又必广置墓之左右山,或延袤数十里,以植树木,耸瞻视。”⒉观看;顾盼。《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南史
- 6.
诡説释义:⒈辩说之辞。 《史记·太史公自序》:“能设诡説解患於围城,轻爵禄,乐肆志。作《鲁仲连邹阳列传》。”⒉虚妄之辞。宋 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始者,御史府与 杜少师、范南阳 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説,上惑天听。”《清史稿·选举志三》:“时文徒空言,不适於用,墨卷房行,辗转抄袭,肤词诡説,蔓衍支离,苟可以取科第而止。”⒊谎骗;假说。《后汉书·逸民传·井丹》:“信阳侯 阴就,光烈皇后 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説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 丹,而别使人要劫之。”《新唐书·藩镇传·朱滔》:“戍还,乃谋
- 7.
阴邓释义:东汉 阴皇后 和 邓皇后 的并称。《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永平 三年冬,帝从太后幸 章陵,置酒旧宅,会 阴 邓 故人诸家子孙,并受赏赐。”《北史·常景传》:“灵太后 詔依 汉 世 阴 邓 二后故事,亲奉庙祀,与帝交献。”
- 8.
隆宠释义:指皇帝的厚爱。《续列女传·班婕妤》:“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於增成。”《晋书·傅咸传》:“臣虽不能灭身以全礼教,义无靦然,虚忝隆宠。”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恩荣难久恃,隆宠易衰偏。”《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四年》:“其入讚朝政者,乃有兼官,其出之国,亦不復假台司虚名为隆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