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尽言 尽言的意思
jìnyán

尽言

简体尽言
繁体盡言
拼音jìn yán
注音ㄐ一ㄣˋ 一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 jǐn,(1) 极,最。【组词】:尽底下。(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例句】:尽量(liàng )。尽管。(3) 都,全。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尽量说话,说尽所有的话。

尽言的意思

尽言 [jìn yán]

1. 把话都说完。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fully speak out; ]

2. 无保留的话;直言。

唯善人能受尽言。

[ speak bluntly or outright; ]

尽言 引证解释

⒈ 竭尽其言。

《易·繫辞上》:“书不尽言。”
孔颖达 疏:“书所以记言,言有烦碎,或 楚 夏 不同,有言无字,虽欲书録,不可尽竭於其言,故云书不尽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

⒉ 犹直言。谓畅所欲言,毫无保留。

《国语·周语下》:“唯善人能受尽言, 齐 其有乎?”
唐 李翱 《论事于宰相书》:“承阁下厚知,受奬擢者不少;能受阁下德而献尽言者未必多人。”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 徐信 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立朝则尽言得失,守邦则抚字万民,总是一般,何分内外?”


国语词典

尽言 [jìn yán]

⒈ 规劝的直言。

《国语·周语下》:「惟善人能受尽言。」

⒉ 全部说出来。

《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尽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讳言释义:不敢或不愿说:无可讳言。

尽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亲释义:奉养父母。 《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张魏公 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 力辞曰:‘尽言 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之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也。’”
    • 2.
      况味释义:境况和情味:个中况味,难以尽言。
    • 3.
      凉德释义:⒈薄德,缺少仁义。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 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周书·王轨传》:“皇太子仁孝无闻,復多凉德,恐不了陛下家事。”清 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后》:“汉、唐、宋、明 舍二三谊主而外,乱政凉德,姧人败类,无世无之。”⒉后世多用为王侯的自谦之词。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在余凉德,书不尽言。”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於兹矣。”
    • 4.
      双鹅释义:《晋书·五行志中》:“孝怀帝 永嘉 元年二月,洛阳 东北 步广里 地陷,有苍、白二色鹅出,苍者飞翔冲天,白者止焉。 此羽虫之孼,又黑白祥也。陈留 童养 曰:‘步广,周 之 狄泉,盟会地也。白者,金也,国之行也。苍为胡象,其可尽言乎?’是后,刘元海、石勒 相继乱华。”后诗文中以“双鹅”为兵乱之典。唐 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双鹅飞 洛阳,五马渡 江 徼。”
    • 5.
      吐实释义:吐露真情。 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若此之人,情伪行露,亦终不得而教之;教之亦不得尽言吐实。”唐 李商隐《骄儿诗》:“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鸳鸯镜》:“少年惧,吐实。乃与里中 谢氏 女约私奔,期会祠中。”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铁忠 更用言词恐吓,龚霞初 遂叛变,一一吐实。”
    • 6.
      媮合苟容释义:谓苟且迎合以求容身。 《汉书·贾山传》:“﹝ 秦皇帝 ﹞退诽谤之人,杀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媮合苟容……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颜师古 注:“媮与偷同。”宋 苏辙《颍滨遗老传》上:“究观圣意,本欲求贤自助……岂欲使左右大臣媮合苟容,出入唯唯,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窃取利禄,以养妻子而已哉!”明 归有光《夏淑人六十寿序》:“居公之位,食公之禄,未尝乏人也,能不媮合苟容,摧折於万乘之威,而尽言天下之事者,几人哉!”
    • 7.
      师保释义:⒈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易·繫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宋史·彭龟年传论》:“彭龟年、黄裳、罗点 以青宫师保之旧,尽言无隐。”⒉泛指老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自此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於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清 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⒊犹教养。《书·君陈》:“昔 周公 师保万民,民怀其
    • 8.
      怨本释义:怨恨的根源。 语出《国语·周语下》:“立於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后汉书·锺皓传》:“昔 国武子 好昭人过,以致怨本。”《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也只是为好,谁想到成怨本!”
    • 9.
      才尽言枯释义:小阳与小琦闹分手,小阳听了半天小琦的解释依然无动于衷,此时的小琦真是才尽言枯。
    • 10.
      朝审释义:明 清 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 明 天顺 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明史·刑法志二》:“﹝ 永乐 ﹞十七年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録…… 天顺 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清 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予每遇秋审朝审,必尽言以俟诸公决择,不敢缄口。”《天雨花》第六回:“话説此时八月,正当朝审,合省
    • 11.
      稠众释义:众多。示例 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治细辩於稠众,非其人而尽言者,邪人也。”宋 陆游《入蜀记》卷四:“晚泊 扬罗洑,大堤高柳,居民稠众。
    • 12.
      赐无畏释义:唐、五代 间,皇帝许大臣得以尽言,无所畏惮。称“赐无畏”。
    • 13.
      遗直释义: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 《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 叔鱼 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杜预 注:“言 叔向 之直,有古人遗风。”《陈书·孔奂传》:“世祖 曰:‘古之遗直,復见於卿。’”宋 苏轼《<田表圣奏议>叙》:“呜呼!田公 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清 徐开任《咏史》:“汉 廷有遗直,淮南 寝反谋。”

尽言(jin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尽言是什么意思 尽言读音 怎么读 尽言,拼音是jìn yán,尽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尽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