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言 [jìn yán]
1. 臣子向君主提出建议或劝谏。泛指向人提出意见(含尊敬或委婉的口气)
例贸然进言。
英[suggest; advise;]
进言 引证解释
⒈ 对尊长者或平辈提供意见。
引《荀子·臣道》:“大臣父兄有能进言於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諫。”
唐 柳宗元 《唐故安州刺史孟公墓志铭》:“廷臣进言,侯伯拜章。”
清 赵申乔 《庚辰仲冬内召感赋》诗:“诸公祖饯箴予闕,黽勉匡时望进言。”
冰心 《斯人独憔悴》:“颖贞 知道难以进言,坐了一会,便出来了。”
⒉ 向人推荐。
引《史记·萧相国世家》:“何 进言 韩信,汉王 以 信 为大将军。”
国语词典
进言 [jìn yán]
⒈ 向师长或长官建议。
引《荀子·臣道》:「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朝廷行著这般政令,无一人敢奏事进言。」
进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说释义:⒈进言或劝说一次。⒉一种言论、学说或说法。⒊一段;一个章节。⒋一次辩论。
- 2.
上奏释义:向君王进言。臣子口头或书面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 3.
不能赞一词释义:原意是不能增添一言半语,指文字精美无瑕。 也有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的意思,即插不上嘴,说不上话。《史记·孔子世家》:“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例:先生所从事的学术,因我未曾研究,不能赞一词。赞:有帮助、进言的意思。
- 4.
交言释义:⒈交谈。 ⒉一齐进言。
- 5.
侍言释义:⒈谓侍从君上,适时进言。⒉传达太子言语的官员。
- 6.
侍间释义:谓等到有单独进言的机会。 侍,通“待”。
- 7.
入奏释义:谓入朝向君主进言或上书。
- 8.
公知释义:公知即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缩略,指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在中国,“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已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纲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
- 9.
剡奏释义: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 10.
劝谏释义:旧时臣子对君主进言规劝,后泛指规劝上级或长辈改正错误。
- 11.
匡言释义:进言匡正。
- 12.
厝言释义:进言。
- 13.
奏折制度释义: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
- 14.
工师释义:⒈古官名。上受司空领导,下为百工之长。专掌营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郑玄 注:“工师,工官之长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史记·五帝本纪》:“讙兜 进言 共工,尧 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 果淫辟。”张守节 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⒉工匠。汉 王充《论衡·量知》:“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鑠乃成器。”清 赵翼《和钱竹
- 15.
开説释义:⒈进言;陈述。《吕氏春秋·壅塞》:“今自以贤过於 尧 舜,彼且胡可以开説哉?”《新唐书·刘文静传》:“将发,恐 唐公 不从,文静 谋因 裴寂 开説,于是介 寂 以交王,遂得进议。”《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子敬 开説大计,正与吾见相同。”⒉引申为阐发解说。唐 吕岩《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⒊开脱辩解。宋 苏轼《论行遣蔡确札子》:“今来非敢为 确 开説,但以此事所係国体至重,天下观望二圣所为,若行遣失当,所损不小。”清 任泰《质疑》:“述往事,可以 吕相 自言;陈今事,理合
- 16.
开辞释义:陈说;进言。
- 17.
忠言奇谋释义:忠诚的进言,出众的谋略。
- 18.
怒蛙释义:⒈亦作“怒鼃”。鼓足气的蛙。《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 勾践 见怒鼃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鼃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鼃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晋 葛洪《抱朴子·论仙》:“昔 勾践 式怒蛙,戎卒争蹈火。”宋 司马光《乞开言路状》:“臣谓羣臣苟有肯进言者,陛下必加褒擢,以劝来者,此乃古人市骏骨、式怒蛙之意也。”清 赵翼《拟老杜<诸将>》诗之七:“勇於公战非私鬦,奬励还应式怒蛙。”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之四:“忍教 庄 蝶去,其奈怒蛙何。”⒉大鸣或瞋目的蛙。唐 柳宗
- 19.
思言释义:希望人臣进言。
- 20.
札子释义:⒈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书。 用于向皇帝或长官进言议事。《水浒传》第十六回:“梁中书 道:‘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面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来。’”如:宋 王安石 有上皇帝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⒉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下行文书。用于发指示或委职派差。清 遯庐《童子军·警鼓》:“我那县太爷,奉了本府大人的札子,説是民间私设的学堂,一概不准学习兵操,仰该县一律禁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不到十来天工夫,他便接连着奉了两个札子,委了筹防局的提调与及山货局的会办了。”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