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事 [shì shì]
1. 任以职事。
3. 考试之事。
试事 引证解释
⒈ 任以职事。 《汉书·张禹传》:“诸儒荐 禹,有詔太子太傅 萧望之 问。
引禹 对《易》及《论语》大义, 望之 善焉,奏 禹 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
颜师古 注:“试以职事也。”
《新唐书·赵憬传》:“故广任用,明殿最,举大节,略小瑕,随能试事,用人之大要也。”
宋 叶适 《除淮西提举谢表》:“责之御守,试事浅而未酬;就俾按行,忝命优而难称。”
⒉ 考试之事。
引《宋史·选举志二》:“韩侂胄 用事,将鈐制士人,遂於三知举外,别差同知一员,以諫官为之,专董试事,不復干预考校,参详官亦不差察官。”
明 袁中道 《南归日记》:“庚戌春,试事已毕,形神俱惫。”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试事无穷已之日,即学子无休暇之时。”
试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南都释义:⒈地名。东汉 光武帝 的故乡在 南阳郡,郡治 宛 在京都 洛阳 之南,因称 宛 为 南都。在今 河南省 南阳市。汉 张衡 有《南都赋》,李善 注引 挚虞 曰:“南阳郡,治 宛,在京之南,故曰 南都。”唐 李白《南都行》:“南都 信佳丽,武闕 横西关。”⒉明 人称 南京 为 南都。如 吴应箕 记 南京 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剴》诗:“乍领射声兵,南都 已沦倾。”
- 2.
彻棘释义:撤除试院门前棘枝。谓科举考试发榜后解禁。后多借指考试事务完毕。
- 3.
按试释义:⒈查考。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徙知 楚州,北神镇 少年以剽境外为业,前后不能禁。公日与钱米什伍伺察,用其豪为总首,旬一按试,两界以安。”《宋史·职官志三》:“凡军兵以名籍统隶者,閲习按试,选募迁补,及武举、校试之事,皆总之。”⒉巡视考试事宜。清 焦循《忆书六》:“戊戌秋九月,文清 按试 扬州、通州。”
- 4.
殿撰释义:宋 代集英殿修撰、集贤殿修撰(后改为右文殿修撰)的省称。陆游 诗有《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因 辛弃疾 曾任右文殿修撰及集英殿修撰,故称。后 元 代 张起岩 以进士第一名特授集贤院修撰,明 清 沿其制,“殿撰”遂成为状元的通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前一科状元)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参阅《宋史·职官志二》。
- 5.
计车释义:计吏所乘的车。 宋 赞宁《宋高僧传·习禅五·慧恭》:“年十七,举进士,名随计车。将到京闕,因游 终南山 奉日寺。”明 黄淳耀《释褐后寄伟恭》诗:“崇禎 十六载,南宫开选场,当春寇未退,计车颇旁皇。”清 全祖望《厉樊榭墓碣铭》:“其为诸生也,李穆堂 阁学主试事,闈中见其谢表而异之,曰:‘是必诗人也。’因録之。计车北上,汤侍郎 西崖 大赏其诗。”
- 6.
轮笔释义:谓轮流主管考试事宜。
- 7.
较艺释义:谓竞争技艺。唐 符载《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献奇较艺,鉤索胜负。”《宣和画谱·崔白》:“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 黄筌 父子笔法为程式,自 白 及 吴元瑜 出,其格遂变。”明 宋濂《教授魏府君墓志铭》:“洪武 三年秋八月,京畿多士,较艺於乡闈,予时被旨与 魏君 潜与闻考试事。”
- 8.
遴考释义:经考核而选拔。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选庶吉士之始》:“是科即有庶吉士 杨靖 者,试事於吏科,寻出使还,即陞户部侍郎,则遴考庶常,似是此年创始。”
- 9.
锁闱释义:犹锁院。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而况锁闈,典司封校,儻或隐情患失,缄默不言,则负陛下委任之恩。”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阁试》:“士人自锁闈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清 赵翼《秋闺分校杂咏·填榜》:“堂吏声高唱拆封,关防加密锁闈重。”
- 10.
闱差释义:旧指办理有关科举考试事务的差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我日来得了个闈差,怕是分房,要请一个朋友到里面帮忙去,所以打电报请你回来。”朱自清《南京》:“父亲曾经办过 江 南闱差,熟悉考场的情形,说来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