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守臣 守臣的意思
shǒuchén

守臣

简体守臣
繁体
拼音shǒu chén
注音ㄕㄡˇ ㄔ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ǒu,(1) 保持,卫护。【例句】: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2) 看管。【组词】:看守。守护。(3) 在一个地方不动。【组词】:守株待兔。留守。(4) 遵照。【组词】:遵守。守法。守时。(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组词】:保守。因循守旧。(6) 呆在一起。【组词】:厮守。(7) 节操。【组词】:操守。(8) 靠近,依傍。【例句】: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9) 古代官名。【组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10) 姓。

chén,(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组词】:臣僚。臣子。臣服。君臣。(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例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组词】:臣仆。臣虏。

基本含义

指忠诚守节的臣子,也泛指忠心耿耿的人。

守臣的意思

守臣 [shǒu chén]

1. 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

3. 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守臣 引证解释

⒈ 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

《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
《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⒉ 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唐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守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臣之心释义: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2.
      二守释义:指 春秋 齐 国归父 高傒 两守国重臣。《左传·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礼饗 管仲,管仲 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 国、高 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杜预 注:“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 齐 守臣,皆上卿也。”
    • 3.
      伏窜释义:藏匿逃窜。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将逃罪。罪重於郊甸,无所伏窜。”汉 贾谊《吊屈原文》:“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鸞凤伏窜兮,鴟梟翱翔。”明 何景明《与何粹夫书》:“子衡 伏窜於海滨,有忧国伤人之思。”
    • 4.
      假器释义:⒈借与器物。《左传·昭公七年》:“晋 人来治 杞 田,季孙 将以 成 与之。谢息 为 孟孙 守,不可,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因引申指委以地方官职。宋 曾巩《明州到任谢两府启》:“伏念 巩 才无远用,学殆小知,误蒙假器之恩,愧乏当官之効。”⒉借助于器物。晋 成公绥《啸赋》:“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
    • 5.
      兵梢释义:驾船或管船的士兵。宋 欧阳修《乞条制催纲司奏草》:“或於沿河孤逈村落地分,故意损坏靠阁,便於本处拆拽堆垜枉破,兵梢看守,有至三四年者。”宋 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擅立随船一法,刻剥兵梢,败坏纲运,以误国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时 浙西 及 通州 皆有海舟,兵梢合万人,詔 平江 守臣 朱翼 提督。”
    • 6.
      办集释义:⒈犹办成。宋 范仲淹《奏乞罢参知政事知边郡》:“臣近与 韩琦 上言 陕西 边画,略陈八事,须朝廷遣使,便宜处置,方可办集。”宋 司马光《论钱穀宜归一札子》:“若谓户部事多官少,难以办集,即乞减户部冗末事务。”⒉征集齐备。《旧唐书·皇甫鎛传》:“鎛 勾剥严急,储供办集,益承宠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丙寅,起居郎 林机,论诸郡守臣欲郡计办集,而不卹县之匱乏,以致横敛及民。”
    • 7.
      包桑释义:⒈苞桑。丛生的桑根。语出《易·否》。《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验。”⒉比喻根基稳固。《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光武 审《黄石》,存包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李贤 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宋 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谋臣异时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⒊比喻不牢固;倾危。唐 陆贽《收河中后请罢兵状》:“邦国之杌陧艰屯,绵绵联联,若包桑缀旒,幸而不殊者屡
    • 8.
      升廕释义:古代因祖先官职、功劳而得到朝廷叙用升官,叫“陞廕”。《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平乐》:“守臣以捷闻,并上僉事 茅坤、参将 王宠、都指挥 钟坤秀、参政 张谦、百户 吴通 等功状,各陞廕有差。”
    • 9.
      博买务释义:宋 代设置的垄断收购民间物产的机构。 宋 曾巩《隆平集》卷二十:“时守臣务利入之厚,常赋外更为‘博买务’,禁民私市物帛。”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宗 时设立‘博买务’垄断收购,不准私卖。”
    • 10.
      奉计释义:呈奉计簿。 谓尽守臣职。
    • 11.
      守臣释义:⒈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⒉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唐 权德舆《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宋 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清 沉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 12.
      审勘释义:⒈查看核实。《旧唐书·食货志下》:“户部奏……诸道遭灾旱,请委所在长吏,差清强官审勘,如实有水旱处,便任先从贫下不支济户给贷。”⒉审讯查问。《宋史·刑法志三》:“景定 元年……甚者有十餘年不决之狱,仰提刑司守臣审勘。”
    • 13.
      审鞫释义:审讯。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请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亲行所部,凡翻异驳勘之狱,同守臣审鞫,便宜予决,毋得滞留。”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惟情罪最昭灼,审鞫最详确,犹得死牖下者,无若 景帝 初年处 岷 藩事,最为失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籍没家产》:“审鞫反叛有据,即问其家口男女若干人……按律只坐正犯家属。”
    • 14.
      庸闇释义:同“庸暗”。《宋书·武帝纪中》:“朕虽庸闇,昧於大道,永鍳废兴,为日已久。”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二守臣素庸闇无谋,但知闭门自守。”《明史·汪应轸传》:“夫 谷永,谐諛之臣;成帝,庸闇之主。”清 周星叔《书苏文定隋论后》:“二世 之庸闇,煬帝 之淫纵,其不恤天下,乃皆与 始皇 文帝 异。”
    • 15.
      抽分释义:即抽解。旧时对沿海进出口贸易所征的税。《元史·世祖纪八》:“商贾市舶物货已经 泉州 抽分者,诸处贸易,止令输税。”清 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其年七月,又携土物求市,守臣请抽分如故事,詔復拒之。”参见“抽解”。
    • 16.
      提辖释义:⒈管领。宋 苏舜钦《论五事》:“诸色人等,各立名籍,仍差中官专切提辖。”⒉官名。宋 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宋史·职官志七》:“崇寧 中,復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水浒传》第三回:“客官要寻 王教头,只问这个提辖,便都认得。”⒊官名。宋 代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皆置提辖官领之。《文献通考·职官十四》:“绍兴 六年詔,杂买务杂卖场置提辖官一员。”
    • 17.
      木妖释义:⒈指在兴造宅邸、宫殿等建筑上穷奢极侈。妖,反常怪异的现象。宋 孔平仲《续世说·汰侈》:“安 史 大乱之后,法度隳弛,内臣、戎帅竞务豪奢,亭馆第宅,力穷乃止,时谓木妖。”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二贤相之清风,可以媿木妖之习。”明 陶宗仪《辍耕录·宫阙制度》:“秦、汉、隋、唐 之宫闕,其宏丽可怖也,高者七八十丈,广者二三十里,而离宫别馆,緜延联络,弥山跨谷,多或至数百所。嘻,真木妖哉!”⒉指草木发生的怪异现象。《宋史·五行志三》:“绍兴 十四年四月,虔州 民毁欹屋析柱,木理有文曰‘天下太平’,时守臣
    • 18.
      权府释义:同“权知府”。《宣和遗事》后集:“建炎 二年,金 虏陷 河中府,守臣 席益 先去,权府 郝仲连 力战,死於虏。”
    • 19.
      清强释义:清廉强干。《明史·朱纨传》:“﹝ 朱紈 ﹞清强峭直,勇於任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五年》:“可行下各路清强监司,严督守臣宣制安抚。”
    • 20.
      港浦释义:港口。《宋史·河渠志七》:“乾道 二年,守臣 孙大雅 奏请,於诸港浦分作牐或斗门,及 张涇堰 两岸创筑月河。”

守臣(shouc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守臣是什么意思 守臣读音 怎么读 守臣,拼音是shǒu chén,守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守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