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 [mó ní]
1. 指摩尼教。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泛指佛珠。水窦。
摩尼 引证解释
⒈ 指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 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 唐 武后 延载 元年, 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 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 长安、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 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
引《旧唐书·回纥传》:“五月, 迴鶻 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
《新唐书·回鹘传上》:“元和 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
⒉ 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於磧砾。”
唐 颜真卿 《抚州戒坛记》:“严身瓔珞,照耀有摩尼之光。”
金 雷渊 《济南珍珠泉》诗:“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
⒊ 泛指佛珠。
引清 赵翼 《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⒋ 水窦。
引《百喻经·水窦喻》:“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胡以水竇名为摩尼,欲令其人从水竇出。”
摩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宝释义:⒈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⒉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⒊泛指多种宝物。⒋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⒌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⒍指七种特殊的功用。⒎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七宝茶”、“七宝五味粥”、“七宝羹”。
- 2.
七曜历释义: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 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 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 中亚 康国 传入我国。
- 3.
事魔吃菜释义:明教徒信奉光明之神 摩尼,不荤食。
- 4.
十诫释义:⒈佛教沙弥的十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观听、不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宝。 ⒉希腊语DékaLógoi意译。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诫命。传为上帝在西奈山上授予摩西,共十条:除耶和华外不可信别的神;不可造偶像,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各教派在条文的具体写法上稍异。参阅《圣经·出埃及记》。⒊摩尼教戒律之一。即:不拜偶像;不谎语;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诈伪或
- 5.
吃菜事魔释义:亦作“喫菜事魔”。宋 代民间有明教,一人为魔头,结党事之,皆菜食,不茹荤,官书称之为“喫菜事魔”。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於是贤士惴慄,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殆如喫菜事魔、影迹犯败之类。”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起居舍人 王居正 言:‘伏见两 浙 州县,有喫菜事魔之俗,方腊 以前,法禁尚宽,而事魔之俗,犹未至於甚炽。’”明 王世贞《周邸东书堂禊帖》:“比之尔时诸贤,风流都不似,然不至作 宋 儒喫菜事魔也。”参阅 王国维《观堂别集·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 6.
如意珠释义:⒈佛珠。梵语“真多摩尼”的意译。相传用佛舍利(佛骨)制成。⒉道教的还丹。
- 7.
尼珠释义:摩尼宝珠。梵语意为宝珠,故称宝珠为“尼珠”。
- 8.
摩尼释义:⒈指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唐 武后 延载 元年,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其教多在 长安、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旧唐书·回纥传》:“五月,迴鶻 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新唐书·回鹘传上》:“元和 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⒉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
- 9.
末尼教释义:摩尼教。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传光明与黑暗的互相对立为善恶的本原。约在6-7世纪从陆路传入 新疆。后由 新疆 传入漠北的 回纥。武则天 延载 元年(公元694年),波斯 摩尼教侍法者 密乌拂多诞 持《二宗经》至 长安。
- 10.
浄水珠释义:佛教经典中称能使浊水澄清的宝珠。也称“浄摩尼珠”。经中常用以比喻慈心和信心。
- 11.
温柔乡释义:⒈喻美色迷人之境。汉 伶玄《赵飞燕外传》:“是夜进 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语 嬺 曰:‘吾老是乡矣,不能效 武皇帝 求白云乡也。’”宋 范成大《乐先生辟新堂作诗奉赠》:“多情开此花,艷絶温柔乡。”《红楼梦》第一回:“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阿英《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何来 亚猛 冶游子,温柔乡里葡萄紫。”⒉指温暖舒适的境地。明 杨慎《摩尼寒夜拥炉有怀冯定水》诗:“行炉特赠远行人,处处温柔乡里身。”
- 12.
焰光释义:⒈光焰;光华。唐 李群玉《赠魏三十七》诗:“莫放焰光高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⒉古 印度 对摩尼珠(即清净如意宝珠)的别称。《法苑珠林》卷四:“其土常有自然釜鍑。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於鍑下,饭熟光灭。”
- 13.
牟尼教释义:即摩尼教。
- 14.
部目释义:部下的头目。《明史·周敦吉传》:“部目 阎宗传 怒,以求主母为名,大掠 永寧、赤水、普市、摩尼,数百里成丘墟。”
- 15.
食菜事魔释义:五代、两 宋 时的秘密宗教组织明教,提倡素食,供奉 摩尼 为光明之神,时人称之为“食菜事魔”。
- 16.
魔教释义:五代、两 宋 时对秘密宗教组织明教的诬称。明教由摩尼教发展而成,不事鬼神,供奉 摩尼。时人易“摩”为“魔”,称明教为“魔教”,称其吃斋为“食菜事魔”。参见“吃菜事魔”、“食菜事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