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渔色 渔色的意思

渔色

简体渔色
繁体漁色
拼音yú sè
注音ㄩˊ ㄙ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ú,(1) 捕鱼。【组词】: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2)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组词】: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3) 姓。

sè shǎi,(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组词】:脸色。气色。色厉内荏。(3) 情景,景象。【组词】:行色匆匆。景色宜人。(4) 种类。【组词】:各色用品。(5) 品质,质量。【组词】:音色。成色。足色纹银。(6) 妇女美貌。【组词】:姿色。色艺。(7) 情欲。【组词】:色情。好(hào)色。

基本含义

指渔民在海上捕鱼时,看到鱼群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鱼的情况。

渔色的意思

渔色 [yú sè]

1. 猎取美色。

诸侯不下渔色。——《礼记·坊记》。孔颖达疏:“渔色,谓渔人取鱼,中网者皆取之,譬如取美色,中意者皆取之,若渔人求鱼,故云渔色。”

[seek carnal pleasure;]

渔色 引证解释

⒈ 猎取美女。

《礼记·坊记》:“诸侯不下渔色。”
孔颖达 疏:“渔色,谓渔人取鱼,中网者皆取之,譬如取美色,中意者皆取之,若渔人求鱼,故云渔色。”
鲁迅 《准风月谈·中国的奇想》:“不过实际上,大约还是到底不行吧,现在似乎再没有什么人们相信了,这对于喜欢渔色的英雄,真是不幸得很。”


国语词典

渔色 [yú sè]

⒈ 贪逐女色,有如以网捕鱼。

《礼记·坊记》:「诸侯不下渔色。」
唐·牛僧孺《郭元振》:「使诸侯渔色于国中,天子不怒乎?」


渔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娄猪艾豭释义:娄猪艾豭,娄猪意指母猪;艾豭,指老公猪,亦借指面首或渔色之徒。
    • 2.
      极法释义:犹极刑。 死刑;重刑。《宋书·蔡兴宗传》:“干黷欺罔,罪合极法。”宋 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相州 繫囚十四人,盗瓜伤其主,吏以极法论。”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人臣渔色无等》:“前此二十年,则有故礼部郎 临江 守一事,与 赵 正同,竟坐极法长繫矣。”
    • 3.
      简出释义:⒈谓经过甄别而放出宫禁。 《后汉书·郎顗传》:“宜简出宫女,资其姻嫁。”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人臣渔色无等》:“寧阳侯 陈辅,幼聘駙马 杨伟 女,待年未娶,因闻 淶水县 郝荣 有女殊色,曾入内廷,简出,辅 匿 杨氏,婚娶之。”⒉少出。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諫官 韩絳 因对而言曰:‘天下柄不下移,事当简出睿断。’”⒊检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个秀才问 汤兴哥 取了行囊,简出贡生赴京文书放在身边了。”
    • 4.
      艾豭释义:亦作“艾猳”。老公猪。亦借指面首或渔色之徒。语出《左传·定公十四年》:“衞侯 为夫人 南子 召 宋朝 ……过 宋 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预 注:“艾豭,喻 宋朝。艾,老也。”陆德明 释文:“豭,牡豕也。”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惧失麟鹿,而获艾猳。”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神仙·神名误称》:“坊曲娼女,初荐枕於人,必与其艾豭同拜此神(指 白眉神),然后定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欲渔男色,又惧为艾豭之事为子孙羞。”

渔色(yus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渔色是什么意思 渔色读音 怎么读 渔色,拼音是yú sè,渔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渔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