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 [zhí zhú]
1. 徘徊不前。
例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文选》
英[ pace up and down; loiter around; ]
2. 用脚踏地。
例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
英[ tread; ]
踯躅 引证解释
⒈ 以足击地,顿足。
引《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王先谦 集解:“躑躅,以足击地也。”
《宣和遗事》后集:“帝止之不可,但躑躅於地,大哭而已。”
《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臾,烈焰亘天,皆不胜其苦,哮吼躑躅,皮肉焦烂。”
《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魏犨 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躑躅。”
⒉ 徘徊不进貌。
引《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明 陈子龙 《小车行》:“叩门无人室无釜,躑躅空巷泪如雨。”
何其芳 《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躑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
⒊ 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引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晚叶尚开红躑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清 赵翼 《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诗:“一枝躑躅赠留貽,老瓦盆经手泽滋。”
郭沫若 《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国语词典
踯躅 [zhí zhú]
⒈ 徘徊不前的样子。
引汉·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二:「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近徘徊 踌躇
⒉ 山踯躅的简称。参见「山踯躅」条。
踯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山客释义:⒈隐士。⒉居住在山中的人。⒊踯躅的雅称。
- 2.
彫残释义:⒈凋散;零落。 晋 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自顷輈张,困於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彫残。”宋 朱淑真《腊月踯躅》诗:“园林经腊正彫残,独尔花开烂漫鲜。”⒉指残缺破损。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巫阳 莫救 仓舒 恨,金锁彫残玉筯红。”⒊指劫余的百姓。《三国志·魏志·苏则传》“文帝 以其功,加 则 护 羌 校尉,赐爵关内侯”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则 到官,内抚彫残,外鳩离散,今见户千餘。”《资治通鉴·唐僖宗文德元年》:“荆南 兵荒之餘,止有一十七家,禹(郭禹)励精为治,抚集彫残,通商务农,晚年殆及万户
- 3.
电炬释义:电灯。柯灵《踯躅》:“年红灯织成的云彩从紫色烟霭中透出,电炬苍黄如寒星。”碧野《闪光的浪花》:“使激流变成平湖,使电炬照耀千里。”
- 4.
踬躅释义:踯躅,徘徊。
- 5.
蹢躅释义:同“踯躅”。
- 6.
蹭躅释义:犹踯躅。
- 7.
闹羊花释义:落叶灌木。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春季开花,花冠钟状漏斗形,鲜黄色。有毒,可用以制杀虫剂。通称羊踯躅。
- 8.
雕残释义:⒈凋残,死亡。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诗:“辛亥革命五十年,当年志士半雕残。”⒉彫殘:凋散;零落。晋 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自顷輈张,困於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彫残。”宋 朱淑真《腊月踯躅》诗:“园林经腊正彫残,独尔花开烂漫鲜。”⒊指残缺破损。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巫阳 莫救 仓舒 恨,金锁彫残玉筯红。”⒋指劫余的百姓。《三国志·魏志·苏则传》“文帝 以其功,加 则 护 羌 校尉,赐爵关内侯”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则 到官,内抚彫残,外鳩离散,今见户千餘。”《资治通鉴
- 9.
黄杜鹃释义:羊踯躅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羊踯躅》。
- 10.
黄踯躅释义:羊踯躅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羊踯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