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玉色 玉色的意思
shai

玉色

简体玉色
繁体
拼音yù shai
注音ㄩˋ ㄙ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组词】: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组词】: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 姓。

sè shǎi,(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组词】:脸色。气色。色厉内荏。(3) 情景,景象。【组词】:行色匆匆。景色宜人。(4) 种类。【组词】:各色用品。(5) 品质,质量。【组词】:音色。成色。足色纹银。(6) 妇女美貌。【组词】:姿色。色艺。(7) 情欲。【组词】:色情。好(hào)色。

基本含义

形容美丽、光洁如玉的颜色。

玉色的意思

玉色 [yù shai]

1. 玉的颜色。

[ light bluish green; jade green; ]

2. 比喻坚贞的操守。

[ virtue; ]

3. 比喻美貌。

[ beauty; ]

玉色 引证解释

⒈ 玉的颜色。

《南史·夷貊传上·海南诸国》:“晋 义熙 初,始遣使献玉像,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洁润,形制殊特。”
宋 戴复古 《题郑宁夫<玉轩诗卷>》诗:“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百禄 取来逐件一看,看那(玉笔管)玉色是几百年出土之物。”

⒉ 比喻容色不变。

《礼记·玉藻》:“戎容暨暨……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郑玄 注:“色不变也。”
孔颖达 疏:“玉色者,军尚严肃,故色不变动,常使如玉也。”

⒊ 比喻坚贞的操守。

《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王逸 注:“淫,润也。言谗邪之言虽自内感己志而犹不变,玉色外润而内愈明也。”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⒋ 比喻美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灵帝 ﹞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以执篙檝,摇漾於渠中。”
唐 李白 《南都行》:“丽华 秀玉色, 汉 女娇朱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三娘 长身玉色,倭堕如云。”

⒌ 借指美女。

唐 李白 《怨歌行》:“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宋 晏殊 《拂霓裳》词:“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

⒍ 尊称帝王容颜。

宋 苏轼 《赠写御容妙善师》诗:“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一:“日色甚炽,埃雾涨天,帝玉色不怡。”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四首并和实之》词:“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玉色。”

⒎ 对他人容颜的敬称,犹言尊颜。

唐 朱昼 《喜陈懿老示新制》诗:“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閒时,今夕见玉色。”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窃闻先生久矣,今幸得覿玉色。”

⒏ 莹白色。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待将枝条与人折,忆着家中玉色兔。”
元 叶颙 《故圃梅花》诗:“身世水云乡,冰肌玉色裳。”

⒐ 绘画上称粉绿色为玉色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像诀》:“玉色,用粉入高三緑合。”


国语词典

玉色 [yù shai]

⒈ 淡青如玉的颜色。

⒈ 比喻颜色不变。

《礼记·玉藻》:「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汉·郑玄·注:「色不变也。」

⒉ 比喻操行坚贞。

《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⒊ 貌美如玉。

唐·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⒋ 尊称他人的容颜。

唐·朱昼〈喜陈懿老示新制〉诗:「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闲时,今夕见玉色。」


玉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姿释义:形容女子体态清秀美丽:玉色仙姿。
    • 2.
      关夫子释义:对 三国 蜀 关羽 的敬称。《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杜少卿 ﹞头戴方巾,身穿玉色夹纱直裰,脚下珠履,面皮微黄,两眉剑竖,好似画上 关夫子 眉毛。”《红楼梦》第五一回:“那年上京的时节,便是 关夫子 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 一身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钱玄同《给胡适的信》:“《三国演义》既出,于是‘关公’‘关帝’‘关老爷’‘关夫子’闹个不休。”
    • 3.
      尹孚释义:孚尹。 玉色晶莹通明。
    • 4.
      火玉释义:传说能发热的一种红色宝玉。《汉武帝内传》:“﹝ 上元夫人 ﹞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武宗皇帝 会昌 元年,夫餘国 贡火玉三斗……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復挟纊。”
    • 5.
      玉曜释义:亦作“玉耀”。 谓像玉色一样光艳夺目。多喻外表的美。
    • 6.
      璨瑳释义:⒈玉色明洁貌。 借指雪。⒉犹灿烂。
    • 7.
      畏天爱民释义:敬畏上天,爱怜下民。宋 陆游《上殿札子》之三:“祖宗畏天愛民,子孫皆當取法。”亦作“畏天恤民”。宋 朱熹《辞免进职奏状》:“伏念臣昨以孤愚誤叨臨遣,仰瞻玉色,既閔然有畏天恤民之誠,而聖訓丁寧又無非惻怛焦勞之實。”
    • 8.
      畿郡释义:京城。 宋 陆游《秋夜有感》诗:“前年补畿郡,入对瞻玉色。”
    • 9.
      脍炙释义:⒈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孟子·尽心下》:“公孙丑 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孟子 曰:‘膾炙哉!’”汉 枚乘《七发》:“羞炰膾炙,以御宾客。”宋 杨万里《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诗:“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间膾炙无此味,天上酥酡恐尔甜。”清 刘大櫆《<郑子山诗集>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沧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⒉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 寇準 诗﹞为人膾炙。”明 叶盛《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
    • 10.
      迥出释义:⒈亦作“逈出”。高耸貌。南朝 梁元帝《巫山高》诗:“巫山 高不穷,逈出 荆门 中。”《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众见飞桥逈出,崩腾而走。”明 傅新德《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岷 峨 迥出天连雪,栈阁平临马度云。”⒉突出;超群。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下:“子阳 诗奇句清拔,谢朓 常嗟颂之。洪 虽无多,亦能自迥出。”金 王若虚《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词音清亮,逈出一时,儕辈翕然推服。”⒊高出;超过。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明 陆
    • 11.
      金声玉服释义: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同“金声玉色”。
    • 12.
      霞明玉映释义:如霞光明艳,如玉色映现。 形容光彩耀人。

玉色(yus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玉色是什么意思 玉色读音 怎么读 玉色,拼音是yù shai,玉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玉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