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 [tōng hǎi]
1. 与海外交往。
2. 与海洋通连。
4. 特指清初与据守海上的抗清将领郑成功等往来。
通海 引证解释
⒈ 与海外交往。
引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⒉ 与海洋通连。
引《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⒊ 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
引《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通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陆湖释义:在大陆内部不通海洋的湖,湖水含盐分和矿物质较多,如我国的青海湖。
- 2.
大运河释义:也叫京杭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后经隋、元等代扩建而成。北起北京市通州,经过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 省市,南达杭州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 8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 早、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它在历史上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现山东济宁以 南河段仍可通航。
- 3.
泛槎释义:亦作“泛槎”。亦作“泛查”。据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载,相传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见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来,因登木筏直达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唐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诗:“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唐 任希古《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搆天。”元 邓文原《题谢氏通济桥》诗:“泛查客去银河近,题柱人归玉垒高。”参见“犯斗”。
- 4.
海口释义:⒈河流通海之处。⒉指漫无边际的大话:夸海口。⒊即海口市。
- 5.
海舶释义:⒈海船。《梁书·王僧孺传》:“﹝ 南海郡 ﹞海舶每岁数至。”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牙檣连海舶,铜鼓赛江神。”《清史稿·食货志一》:“以及创铁路,改邮传,设电局,通海舶。”⒉特指外国船。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 广州、安邑,师子国 船最大。”陈毅《广东》诗:“海舶百年来祸患,謫人歷代富篇章。”
- 6.
海门释义: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 7.
海鰌释义:⒈即露脊鲸。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调黎 深阔处,或见十餘山,或出或没,篙工曰:‘非山岛,鰌鱼背也。’双目闪烁,鬐鬣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霢霂,舟子曰:‘此鰌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唐 许浑《题峡山寺》诗之一:“海鰌潮上见,江鵠雾中闻。”⒉小型战船名。唐 黄滔《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宋 杨万里《海鰌赋》:“笑未既,海鰌万艘相继突出
- 8.
犯斗释义: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见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又相传 汉 张骞 出使 大夏,寻 河 源,乘槎见所谓 牛郎 织女。见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后以“犯斗”指登天。明 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 9.
疾斗释义:苦斗,极力战斗。《墨子·号令》:“其疾鬭却敌於术,敌下终不能復上。疾鬭者,队二人赐上奉。”《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婴(灌婴)初以中涓从击破 东郡 尉於 成武 及 秦 军於 扛里,疾鬭,赐爵七大夫。”《明史·俞通海传》:“吕珍 兵暴至,诸将欲退。
- 10.
通虏释义:与北方的外族勾结。明 沉德符《野获编·果报·现报》:“嘉靖 末年,宣 大 总督 杨顺,以媚 分宜 之故,诬 沉鍊 左道通虏,绞之於市。”鲁迅《<二心集>序言》:“宋 末有所谓‘通虏’,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 11.
钩町释义:汉 时我国西南的一个地方政权名。 辖地在今 云南省 通海县。
- 12.
铁桥释义:⒈用钢铁等建造的桥,多为通火车之用。⒉指 广东省 增城县 东 罗浮山 中的石梁,望之如桥,因称。唐 曹唐《送羽人王锡归罗浮》诗:“石磴倚天行带月,铁桥 通海入无尘。”宋 苏轼《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铁桥 石柱 连空横,杖藜欲趁飞猱轻。”自注:“山有 铁桥、石柱,人罕至者。”清 林则徐《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诗:“铁桥 石柱 我未到,黄湾 胥口 先句留。”参阅 明 陈琏《罗浮山志·洞天福地》。⒊地名。在 云南省 中甸县 境。唐 置铁桥,跨 金沙江,以通 吐蕃。吐蕃 于此置 铁桥城,为 吐蕃 十六城之一。《
- 13.
鱼丽阵释义:亦作“鱼丽陈”。古代战阵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陈”晋 杜预 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闕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南朝 梁 吴均《战城南》诗:“五歷鱼丽阵,三入九重围。”《文苑英华》卷一九六引作“鱼丽陈”。唐 贺朝《从军行》:“鱼丽阵接塞云平,雁翼营通海月明。”《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庄公(郑庄公)曰:‘鱼丽阵如何?’高渠弥 曰:‘甲车二十五乘为偏,甲士五人为伍。每车一偏在前,别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随后,塞其闕漏。车伤一人,伍即补之,有进无退。
- 14.
鼇钓释义: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 伯龙之国 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见《列子·汤问》。后因以“鼇钓”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唐 元稹《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鶻拳心颇尊。”明 李贽《又书使通州诗后》:“公独鼇钓 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