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称 [shí chēng]
1. 犹时誉。
时称 引证解释
⒈ 犹时誉。
引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昂(郗昂 )有时称,忽一日触犯三人,举朝嗟叹。”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大和 中,又有 杜顓、竇紃、萧嶰 极有时称,为后来领袖。”
时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七释义:⒈旧时称人死后的头一个第七天。故亦称头七。⒉犹一周。泛指七天。
- 2.
一炷心香释义: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 3.
一瓣心香释义: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 4.
一生人释义:宋 时称初次卖给人家做奴婢的女子。
- 5.
一者释义:⒈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齐,一者之 鲁,一者之 晋。”《百喻经·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⒉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鲁迅《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
- 6.
三元释义:⒈旧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 ⒉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旧时称为三元。⒊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
- 7.
三寸金莲释义:旧时称妇女缠过的小脚。
- 8.
三平释义:明 马森、郑晓、周延 三人屡平疑狱,时称“三平”。
- 9.
三庶释义:唐玄宗 废太子 瑛、鄂王 瑶、光王 琚 为庶人,时称“三庶”。
- 10.
三真六草释义:南朝 梁 王志 排行三,善真书;王彬 排行六,善草书。二人之书,时称“三真六草”。
- 11.
三雄释义:⒈谓同时称雄的三人。指韩信、彭越、英布。⒉谓同时称雄的三人。指魏、蜀、吴三国之主。
- 12.
三风太守释义:清 吴绮 居官多风力,尚风节,饶风趣,时称“三风太守”。
- 13.
三魏释义:⒈明魏允贞及其弟允中、允孚并负时名,人称南乐三魏。⒉清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
- 14.
三龙释义:⒈三条龙。汉 焦赣《易林·丰之需》:“三龙北行,道逢六狼。”⒉喻三位杰出者。喻 汉 初三杰 张良、萧何、韩信。唐 马总《意林》附编引《裴氏新语》:“汉祖 驂三龙而乘云路,振长策而驱天下。三龙,人杰也。”⒊喻三位杰出者。喻 汉 代 蔡邕、崔寔、许受。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蔡邕、崔寔 号‘并凤’,又与 许受 号‘三龙’。”⒋喻三位杰出者。喻 宋 代 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宋史·孙逢吉传》:“孙逢吉 字 从之 ……弟 逢年、逢辰,皆有文学行义,时称‘孙氏三龙’。”⒌喻 三国 时 魏 蜀 吴
- 15.
上国释义:⒈春秋时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相对吴楚诸国而言。⒉诸侯称帝室为上国。⒊古有时也用以指国都。
- 16.
上讳下讳释义: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 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 17.
下房释义:旧时称仆人住的屋子。
- 18.
下情释义:⒈下级或群众的情况或心意:下情上达。了解下情。⒉谦辞,旧时对人有所陈述时称自己的情况或心情。
- 19.
下苑释义:指 汉 代的 宜春下苑。 唐 时称 曲江池。《汉书·元帝纪》:“詔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颜师古 注:“宜春下苑 即今京城东南隅 曲江池 是。”唐 韦应物《叹杨花》诗:“空蒙不自定,况值暄风度。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纔縈 下苑 曲,稍满东城路。”
- 20.
下车泣罪释义: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