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路 外路的意思
wài

外路

简体外路
繁体
拼音wài lù
注音ㄨㄞˋ ㄌ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lù,(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组词】: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组词】: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ù)。(3) 方面,地区。【组词】:外路货。各路人马。(4) 种类。【组词】:一路货色。(5) 大,正。【例句】:“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组词】:筚路。乘路。(7) 姓。

基本含义

指走不同的路线或途径,与常规不同。

外路的意思

外路 [wài lù]

1. 外地的。

外路货。

[from other parts of country;]

外路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以后指各地方行政区划。

《宋史·河渠志二》:“今公私财力困匱,惟朝廷未甚知者,赖先帝时封桩钱物可用耳。外路往往空泛,奈何起数千万物料、兵夫,图不可必成之功?”
《金史·世宗纪下》:“命随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职事官,举进士已在仕,才可居翰苑者,试制詔等文字三道,取文理优赡者补充学士院职任。”

⒉ 外地。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俺这外路打扮,其实没这异锦轻罗。”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听他説话,虽带点外路口音儿,却不侉不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但腾出了这后进房子,就应该收拾起来,招呼些外路客帮。”


国语词典

外路 [wài lù]

⒈ 外地、异地。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彼此坐下,问了些外路的事。」
《老残游记·第七回》:「许多书都是本店里自雕板,不用到外路去贩买的。」

外方 外乡


外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外方释义:⒈山名。即 嵩高。五岳之一。《书·禹贡》:“熊耳 外方 桐柏,至于 陪尾。”孔颖达 疏:“嵩高 山在 颖川 嵩高县,古文以为 外方山。”⒉外地;远方。《南齐书·王琨传》:“外方小郡,当乞寒贱。”唐 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二:“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三国演义》第五回:“沛国 譙 人 夏侯惇,字 元让,乃 夏侯婴 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駡其师,惇 杀之,逃于外方。”⒊指向门外。《云笈七籤》卷十一:“列位次坐向外方。”
    • 2.
      外乡释义:本地以外的地方:外乡人。流落外乡。外乡口音。

外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外路人释义:外乡人。《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有个 陈和甫,他是外路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朱博如 当下被 承辉 布置的机谋所窘,看着 龙光 又是赫赫官威,自己又是个外路人……如何不急。”鲁迅《彷徨·肥皂》:“她大概是‘外路人’,我不懂她的话,她也不懂我的话,不知道她究竟是那里人。”
    • 2.
      外路释义:属性词。外地的:外路货。外路人。外路口音。
    • 3.
      径廷之辞释义:径廷:即“径庭”,门外路和堂外地,指相距极远;辞:话语。 相相去甚远的偏激的廉洁。
    • 4.
      抑曲释义:卑躬屈节。 《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 5.
      社直释义:元 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 元 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元典章·礼部一·礼仪社直》:“﹝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大概勾集诸色社直、行户粧扮,预先月餘整点。逮及拜贺行礼,必就寺观中。”参见“社火”。
    • 6.
      祖帐释义: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 7.
      行户释义:⒈宋 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明史·李廷机传》:“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軫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后十日,有詔令﹝ 韩琦 ﹞与殿中侍御史里行 陈洙 同详定行户利害。”《清史稿·食货志一》:“若往来贸易,必取具行户邻右保结,报官给照,令塘汛验放始往。”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宋 朝自京都到州县城镇,同业的商业都组织成商行,入行的商户称行户。”⒉临时抽调雇用的差役。《元典章·礼部一·朝贺》:“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
    • 8.
      蹙剩释义:指浮收的田赋税。《文献通考·田赋五》:“宋徽宗 大观 五年……五月,臣僚上言:朝廷推行方田之初,外路官吏不遵詔令,輒於旧管税额之外增出税数,号为蹙剩。”
    • 9.
      迳庭释义:⒈亦作“逕廷”。门外小路和庭院。《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逕,门外路;庭,堂外地。”清 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我生遇合如逕廷,累百感心劳万形。”⒉因以喻相距甚远或有差距。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诗意与 狄归昌 同。而其惻怛规戒,涵蓄不露,则大有逕庭矣。”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予同年 吴君,顺治 末进士,尝游 武林,宿留数月始归。予询以 西湖、西溪 诸名胜,曰:‘皆不知也。’询其未往游之
    • 10.
      野候释义:古代为迎宾客在野外路旁所设的房舍,周 曰庐,汉 曰候。
    • 11.
      长亭释义:古时设在城外路旁的亭子,多作行人歇脚用,也是送行话别的地方:长亭送别。
    • 12.
      黑松释义: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冬芽白色。叶二针一束,粗硬,树脂管中生。球果鳞脐有短刺。我国 大连、山东 沿海及 蒙山 地区、长江 中下游各大城市有栽培。前蜀 贯休《边上行》:“黑松林外路,风角远嗈嗈。”《西游记》第八十回:“师徒正自閒叙,又见一派黑松大林。”

外路(wai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外路是什么意思 外路读音 怎么读 外路,拼音是wài lù,外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外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