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洪 [fā hóng]
1. 暴发大水。
发洪 引证解释
⒈ 暴发大水。
引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唐 陆禋 《续水经》尝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其蛟破殻之日,害于一方,洪水飘荡, 吴 人谓之发洪。”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去年 浙 中冬雷发洪, 太湖 水溢。”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吴兴 水多於山间暴下,其色殷红,禾苗浸者尽死,谓之‘发洪’。”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沁河 上过渡的习惯,夏秋二季用船,冬天冰冻以后至春天发洪之前用桥。”
国语词典
发洪 [fā hóng]
⒈ 山洪暴发。
发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言释义:⒈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 ⒉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
- 2.
发洪释义:暴发大水。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七:“唐 陆禋《续水经》尝言,蛇雉遗卵于地,千年而生蛟龙属……其蛟破殻之日,害于一方,洪水飘荡,吴 人谓之发洪。”宋 苏轼《杭州上执政书》:“去年 浙 中冬雷发洪,太湖 水溢。”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吴兴 水多於山间暴下,其色殷红,禾苗浸者尽死,谓之‘发洪’。”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沁河 上过渡的习惯,夏秋二季用船,冬天冰冻以后至春天发洪之前用桥。”
- 3.
暴水释义:⒈洪水。《汉书·沟洫志》:“屯氏河 不流行七十餘年……可復浚以助 大河 泄暴水,备非常。”《梁书·柳庆远传》:“郡遭暴水,流漂居民,吏请徙民祀城。”⒉暴发洪水。《旧唐书·五行志》:“大和 三年四月,同官 暴水,漂没三百餘家。”《旧唐书·五行志》:“﹝ 开元 ﹞二十九年,暴水,伊 洛 及支川皆溢,损居人庐舍,秋稼无遗。”
- 4.
曝巫释义:同“暴2巫”。 明 刘基《旱天多雨意呈石末公》诗之四:“旱天多雨意,炎燎发洪炉。事急徒号梗,谋穷漫曝巫。”
- 5.
蛟龙释义: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 6.
雹洪释义:强降水伴随强冰雹狂风等,并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7.
鲛龙释义:蛟龙。鮫,通“蛟”。蛟指古代传说中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