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习用 习用的意思
yòng

习用

简体习用
繁体習用
拼音xí yòng
注音ㄒㄧˊ ㄩ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组词】:练习。学习。实习。(2) 学。【组词】:习文。习武。(3) 对某事熟悉。【组词】:习见。习闻。习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组词】:习惯。积习。陈规陋习。(5) 相因。【组词】:世代相习。习习相因。(6) 姓。

yòng,(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组词】:使用。用心。用兵。用武。(2) 可供使用的。【组词】:用品。用具。(3) 进饭食的婉辞。【组词】:用饭。(4) 花费的钱财。【组词】:费用。用项。用资。(5) 物质使用的效果。【组词】:功用。有用之才。(6) 需要(多为否定)。【组词】:不用多说。(7) 因此。【组词】:用此。

基本含义

习惯使用,常用的

习用的意思

习用 [xí yòng]

1. 常用,习惯这样用。

[habitually use;]

习用 引证解释

⒈ 演习。

《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

⒉ 频频使用;惯用。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 之时, 神农氏 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 神农氏 弗能征。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程昌禹 部曲虽 蔡州 人,亦习用拏子等,遂屡捷。”

⒊ 沿用。

清 陈廷敬 《秦论》:“秦 起西垂,习用故俗。”


国语词典

习用 [xí yòng]

⒈ 惯用、沿用。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这黄帝做著个厮杀的头脑,教天下后世习用干戈。」

惯用


习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惯用释义:惯于使用;经常运用:惯用语。惯用伎俩。

习用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外来释义:属性词。从外地或外国来的;非固有的:外来户。外来语。
    • 2.
      本地释义:人、物所在的地区;叙事时特指的某个地区:本地人。本地口音。本地特产。
    • 3.
      外地释义:本地以外的地方:外地人。外地货。他到外地旅游去了。

习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棒一条痕释义:本为佛教禅宗习用语。 后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
    • 2.
      一百八释义:佛教习用之数。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凡一百零八种,为去除烦恼,故贯珠一百八颗,念佛一百八遍,叩钟一百八下等。
    • 3.
      临水楼台释义:犹言近水楼台。宋 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 窄,臨水樓臺,清光最先得。”按,宋 人尚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语,见 俞文豹《清夜录》,为后所习用。
    • 4.
      习用释义:经常用;惯用:习用语。
    • 5.
      习题释义: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数学习题。习题解答。
    • 6.
      书不尽言释义: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 7.
      书獃子释义:同“书獃”。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 8.
      冲改释义:⒈宋 代公文习用语·犹言抵触违反。宋 范仲淹《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自祖宗以来,条贯极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难详悉。”《宋史·徽宗纪四》:“辛巳,詔自今衝改 元丰 法制,论以大不恭。”⒉引申为修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缘臣僚申明衝改,前后不一。率多出私意,徇人情。”
    • 9.
      冲替释义:宋 代公文习用语。谓贬降官职。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狱成,以赎论,仍衝替。”宋 孙升《孙公谈圃》卷下:“官人山林中有寃气,所以平生坎坷,守官多事,不衝替即差替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发运、转运、提举铸钱、盐事等司及州、县,于三司所统者,违慢不职,许行勘刻;事理重者,奏乞先行衝替。”
    • 10.
      十三辙释义:京剧和北方地方戏、北方曲艺中所用韵脚的分类。共分十三大类,习用的标目是:中东、人臣、江洋、发花、梭波、遥条、由求、怀来、乜斜、言前、衣欺、姑苏、灰堆。其他剧种、曲种因方音不同,韵脚分类也不尽相同。
    • 11.
      台浦还珠释义:合浦还珠乃习用成语,比喻去而复返,或失而复得。语本《后汉书·孟尝传》:“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氽粮食。
    • 12.
      市制释义:以公制为基础,结合中国民间习用的计量名称制定的计量制度。长度的主单位是市尺,一市尺合一米的三分之一。质量的主单位是市斤,一市斤合一公斤的二分之一。容量的主单位是市升,一市升合公制的一升。市制计量单位现属于非法定计量单位。
    • 13.
      志矢释义:练习用的箭,无镞。
    • 14.
      恒辞释义:习用的语词。
    • 15.
      惯用语释义:熟语的一种。口语中习用的一种固定短语。多为三音节,常用比喻义或引申义,简明生动,活泼有趣。如“拍马屁”“走后门”“捞油水”等。
    • 16.
      成语释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 17.
      搜狩释义:⒈春獀和冬狩。 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汉书·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至 鲁成公 作丘甲,哀公 用田赋,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⒉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唐 高适《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清 黄宗羲《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 18.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释义:旧时艺人在说唱中的习用语。 谓故事内容有必要多说的就讲得详细,否则就从简。后泛指有材料有内容就可多写多说,否则就少写少说。《水浒传》第一一四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且説中路大队军兵前队 关胜,直哨到 东新桥,不见一个南军。”《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过了一月有餘。”茅盾《在中长篇小说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篇作品字数的多少,本来不能硬性规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亦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洪秀全演义》第七回:“且説 洪秀全、胡以晃、韦昌辉、洪仁发 四人,离了 桂平 县城,正是披星
    • 19.
      未间释义:⒈谓未到其时。 《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 唐 沉如筠《异物志·李元平》:“我年十六,君即为县令,此时正当与君为夫妇。未间,幸存思恋,慎勿婚也。”《太平广记》卷八十引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马处谦》:“﹝ 叶逢 ﹞常与 孙光宪 偕谐术士 马处谦,问命通塞。马 曰:‘四十以后,方可图之,未间,苟或先得,於寿不永。’”⒉书信中习用语。指未相见期间;别后。宋 欧阳修《与冯章靖公书》:“未间,向暖,惟冀为国自重。”宋 王安石《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不宣。”宋 苏轼《与林济甫书》:“回望乡国,真在天末,留书为
    • 20.
      熟话释义:习用的话语。

习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棒一条痕释义:本为佛教禅宗习用语。 后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
    • 2.
      一百八释义:佛教习用之数。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凡一百零八种,为去除烦恼,故贯珠一百八颗,念佛一百八遍,叩钟一百八下等。
    • 3.
      临水楼台释义:犹言近水楼台。宋 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 窄,臨水樓臺,清光最先得。”按,宋 人尚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之语,见 俞文豹《清夜录》,为后所习用。
    • 4.
      习用释义:经常用;惯用:习用语。
    • 5.
      习题释义: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数学习题。习题解答。
    • 6.
      书不尽言释义: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 7.
      书獃子释义:同“书獃”。清 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 8.
      冲改释义:⒈宋 代公文习用语·犹言抵触违反。宋 范仲淹《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自祖宗以来,条贯极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难详悉。”《宋史·徽宗纪四》:“辛巳,詔自今衝改 元丰 法制,论以大不恭。”⒉引申为修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缘臣僚申明衝改,前后不一。率多出私意,徇人情。”
    • 9.
      冲替释义:宋 代公文习用语。谓贬降官职。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狱成,以赎论,仍衝替。”宋 孙升《孙公谈圃》卷下:“官人山林中有寃气,所以平生坎坷,守官多事,不衝替即差替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发运、转运、提举铸钱、盐事等司及州、县,于三司所统者,违慢不职,许行勘刻;事理重者,奏乞先行衝替。”
    • 10.
      十三辙释义:京剧和北方地方戏、北方曲艺中所用韵脚的分类。共分十三大类,习用的标目是:中东、人臣、江洋、发花、梭波、遥条、由求、怀来、乜斜、言前、衣欺、姑苏、灰堆。其他剧种、曲种因方音不同,韵脚分类也不尽相同。
    • 11.
      台浦还珠释义:合浦还珠乃习用成语,比喻去而复返,或失而复得。语本《后汉书·孟尝传》:“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氽粮食。
    • 12.
      市制释义:以公制为基础,结合中国民间习用的计量名称制定的计量制度。长度的主单位是市尺,一市尺合一米的三分之一。质量的主单位是市斤,一市斤合一公斤的二分之一。容量的主单位是市升,一市升合公制的一升。市制计量单位现属于非法定计量单位。
    • 13.
      志矢释义:练习用的箭,无镞。
    • 14.
      恒辞释义:习用的语词。
    • 15.
      惯用语释义:熟语的一种。口语中习用的一种固定短语。多为三音节,常用比喻义或引申义,简明生动,活泼有趣。如“拍马屁”“走后门”“捞油水”等。
    • 16.
      成语释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 17.
      搜狩释义:⒈春獀和冬狩。 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汉书·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至 鲁成公 作丘甲,哀公 用田赋,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⒉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唐 高适《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清 黄宗羲《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 18.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释义:旧时艺人在说唱中的习用语。 谓故事内容有必要多说的就讲得详细,否则就从简。后泛指有材料有内容就可多写多说,否则就少写少说。《水浒传》第一一四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且説中路大队军兵前队 关胜,直哨到 东新桥,不见一个南军。”《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过了一月有餘。”茅盾《在中长篇小说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篇作品字数的多少,本来不能硬性规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亦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洪秀全演义》第七回:“且説 洪秀全、胡以晃、韦昌辉、洪仁发 四人,离了 桂平 县城,正是披星
    • 19.
      未间释义:⒈谓未到其时。 《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 唐 沉如筠《异物志·李元平》:“我年十六,君即为县令,此时正当与君为夫妇。未间,幸存思恋,慎勿婚也。”《太平广记》卷八十引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马处谦》:“﹝ 叶逢 ﹞常与 孙光宪 偕谐术士 马处谦,问命通塞。马 曰:‘四十以后,方可图之,未间,苟或先得,於寿不永。’”⒉书信中习用语。指未相见期间;别后。宋 欧阳修《与冯章靖公书》:“未间,向暖,惟冀为国自重。”宋 王安石《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不宣。”宋 苏轼《与林济甫书》:“回望乡国,真在天末,留书为
    • 20.
      熟话释义:习用的话语。

习用造句

1.他平时学习用功,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2.这学期学习用品由训练班免费供给。

3.开学前夕,爸爸带我买了几样必需的学习用品。

4.上学前一定要检查一下书包,以免遗漏学习用品。

5.这学期,小刚学习用功,进步很快。

6.自选商场里的东西有家具,有餐具,有学习用具等,真是五花八门。

7.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8.小明学习用功,品行端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9.这家商店出售的各种学习用品,可以说一应俱全。

习用(xiy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习用是什么意思 习用读音 怎么读 习用,拼音是xí yòng,习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习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