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轨 [chē guǐ]
1. 行车的轨迹。
3. 车子两轮间的距离。
车轨 引证解释
⒈ 行车的轨迹。
引《穀梁传·昭公八年》:“御轚者不得入,车轨尘,马候蹄。”
《淮南子·览冥训》:“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於远方之外。”
《后汉书·寇荣传》:“张罗海内,设罝万里,逐臣者穷人迹,追臣者极车轨,虽 楚 购 伍员,汉 求 季布,无以过也。”
⒉ 车子两轮间的距离。
引《初学记》卷六引 南朝 宋 谢惠连 《四海赞》:“九夷六蛮,八狄七戎,彫鏤异质,裳嬴殊风,致之以德,车轨斯同。”
国语词典
车轨 [chē guǐ]
⒈ 供车辆运行的轨道。
例如:「矿工推著台车在车轨上慢慢的前进。」
车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轨同风释义:车轨相同,风俗一致。 比喻国家统一。
- 2.
书同文,车同轨释义: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 3.
书轨释义: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亦借指统一。
- 4.
候蹄释义:谓驾车之马发蹄前后相应,整齐有律。《穀梁传·昭公八年》:“车轨尘,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驰,然后射者能中。”范宁 注:“发足相应,迟疾相投。”杨士勋 疏:“马候蹄,旧解四蹄皆发,后足躡前足而相伺候。”
- 5.
如出一轨释义: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轨。
- 6.
改辙易途释义: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 7.
改途易辙释义: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
- 8.
文轨释义:⒈文字和车轨。古代以同文轨为国家统一的标志。语本《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晋书·谢安传》:“安 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唐 李德裕《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簫勺可致於治平,文轨尽同於元化。”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至今日而地球九万里风气大通,以日行百里计之,环球一周,累年不能达,文轨何由一,声问何由通乎?”⒉引申指疆域。《周书·乐运传》:“文轨之内,奔赴未尽;隣境远闻,使犹未至。”⒊
- 9.
混一车书释义:使车轨和文字都统一起来。意指天下一统。也作混同车书车书混一车书混同。
- 10.
秦始皇释义:(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秦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镇压儒生以古非今的活动;颁布法令,按亩征税;统一法律、货币、车轨、度量衡和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进步作用。
- 11.
车同轨释义: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亦用于形容统一。
- 12.
车轨释义:⒈行车的轨迹。《穀梁传·昭公八年》:“御轚者不得入,车轨尘,马候蹄。”《淮南子·览冥训》:“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於远方之外。”《后汉书·寇荣传》:“张罗海内,设罝万里,逐臣者穷人迹,追臣者极车轨,虽 楚 购 伍员,汉 求 季布,无以过也。”⒉车子两轮间的距离。《初学记》卷六引 南朝 宋 谢惠连《四海赞》:“九夷六蛮,八狄七戎,彫鏤异质,裳嬴殊风,致之以德,车轨斯同。”
- 13.
轨尘释义:⒈谓驱车尘不出轨辙。《穀梁传·昭公八年》:“车轨尘,马候蹄。”⒉车轮滚过扬起的尘土。《文选·张衡<东京赋>》:“轨尘掩迒,匪疾匪徐。”薛综 注:“谓车轨之尘适自覆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