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圣道 圣道的意思
shèngdào

圣道

简体圣道
繁体聖道
拼音shèng dào
注音ㄕㄥˋ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èng,(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组词】:圣人。圣哲。(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组词】:神圣。圣洁。圣地。圣经。(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组词】:圣上。圣旨。圣明。(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组词】:圣手。棋圣。(1)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例句】:“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含义

指高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圣道的意思

圣道 [shèng dào]

1. 圣人之道。也特指孔子之道。

3. 佛教谓出离生死烦恼之道。即“四圣谛”与“八正道”的合称。

圣道 引证解释

⒈ 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

《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汉 扬雄 《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经有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

⒉ 佛教谓出离生死烦恼之道。即“四圣諦”与“八正道”的合称。参见“八正道”。

《成实论·四无畏品》:“谓修圣道不能尽结,既不尽结,何能离苦?”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浄土。”
宋 陆游 《自警》诗:“圣道功殊浅,尘缘习未除。”


圣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圣释义:⒈《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邈 曰:‘中圣人。’达 白之 太祖,太祖 甚怒。度 辽 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因以“乐圣”谓嗜酒。唐 李适之《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⒉乐于圣道。汉 扬雄《法言·问明》:“天乐天,圣乐圣。”⒊谓乐逢圣世。《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后晋群臣酒行歌》:“歌时兼乐
    • 2.
      乐道忘饥释义:指醉心于圣道。
    • 3.
      侧躬释义: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 魏 祚可以永隆,皇寿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戏!侧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诚,革故从新,聿底雍熙之治。”
    • 4.
      光道释义:⒈即黄道。⒉谓光大圣道。
    • 5.
      八正道释义:佛教谓修习圣道的八种基本法门: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见《八正道经》。
    • 6.
      华伪释义:虚浮诈伪。 《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隋书·李谔传》:“及大 隋 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
    • 7.
      圣道释义:圣人之道。 也特指 孔子 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汉 扬雄《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唐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孔夫子 已经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
    • 8.
      圣门释义:⒈谓进入圣道之门。 ⒉谓孔子的门下。亦泛指传孔子之道者。
    • 9.
      垂没释义:⒈亦作“垂殁”。 垂死。《后汉书·杨赐传》:“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 舜 ﹞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读经二》:“﹝ 朱子 ﹞垂没之日,犹改定《大学·诚意》章句,凡以明圣道也。”⒉沉没;淹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昔有人于此沙得故冢,刻塼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卜言其凶。而今此冢垂没于水,所谓筮短龟长也。”
    • 10.
      如理行释义:佛教术语,法蕴足论二卷十二页云:如理行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如理。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如理行。
    • 11.
      蟠泥释义:谓龙蟠曲于泥。 指兴起之前的 周 室。语出 汉 扬雄《法言·问神》:“龙蟠于泥,蚖其肆矣。”李轨 注:“圣道未彰,羣愚玩矣;龙蟠未升,蚖其肆矣。”唐 黄滔《周以龙兴赋》:“岐梁 燿衔耀之所,汧 陇 湛蟠泥之域。”
    • 12.
      识道释义:⒈识知圣道。 ⒉识途。
    • 13.
      革正释义:⒈革除;纠正。《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汉文 虽身衣弋綈,而不革正法度。”唐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宋史·高宗纪八》:“八月戊寅……革正前举登第 秦塤 曹冠 等九人出身。”⒉谓改革政令。正,通“政”。汉 蔡邕《胡公碑》:“延和 末年,圣主革正,幸臣诛薨,引公为尚书令。”

圣道(sheng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圣道是什么意思 圣道读音 怎么读 圣道,拼音是shèng dào,圣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圣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