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问事 问事的意思
wènshì

问事

简体问事
繁体問事
拼音wèn shì
注音ㄨㄣ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指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原委。

问事的意思

问事 [wèn shì]

1. 问询信息。

问事台。

[ inquire; ]

2. 过问具体事务。

科长从不问事。

[ bother about something; ]

问事 引证解释

⒈ 谓过问国家大事。

《墨子·七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彊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

⒉ 执杖行刑之役卒。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祖(黄祖 )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箠” 唐 李贤 注:“五百犹今之问事也。”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 文帝 ﹞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
胡三省 注:“问事者,行杖之人也。”

⒊ 刑具。参见“问事杖”。

《雍熙乐府·新水令·陈琳抱妆盒》:“打的荒把 陈琳 便指,你常是无三思。我根前,下问事。”


国语词典

问事 [wèn shì]

⒈ 行刑的吏卒。

《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隋纪一·文帝开皇十年》:「每于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

⒉ 刑具。

《孤本元明杂剧·勘金环·第四折》:「张千,将问事来,我则理会的王条依正行。」
《水浒传·第六二回》:「行刑问事人倾胆,使索施枷鬼断魂。」


问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乔坐衙释义:亦作“乔作衙”。 亦作“乔做衙”。假装坐堂问事。谓装模作样摆架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不是俺一家儿乔坐衙,説几句衷肠话。”元 无名氏《勘金环》第一折:“他每日在家中乔做衙,将人来欺负杀。”明 汤显祖《紫钗记·佳期议允》:“渠年长伊鬢华,老年人话儿乔作衙。”
    • 2.
      书可释义: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太平 元年春二月朔”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问左右侍臣:‘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孙琳)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书可,画可也。”
    • 3.
      什幺释义:⒈表示疑问。 a)单用,问事物:这是什幺?。你找什幺?。他说什幺?。什幺叫押韵?b)用在名词前面,问人或事物:什幺人?。什幺事儿?。什幺颜色?。什幺地方?⒉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他们仿佛在谈论什幺。我饿了,想吃点儿什幺。⒊任指。a)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他什幺也不怕。只要认真学,什幺都能学会。b)两个“什么”前后照应,表示由前者决定后者:想什幺说什幺。你什幺时候去,我也什幺时候去。⒋表示惊讶或不满:什幺!九点了,车还没有开!。这是什幺鞋!一只大一只小的!⒌表示责难:你
    • 4.
      儆励释义: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 5.
      六条释义: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
    • 6.
      刺吏释义: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 7.
      卜问释义:占卜以问事;算卦。
    • 8.
      奸妄释义:谓奸诈虚妄。《后汉书·方术传序》:“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姦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三国志·吴志·孙和传》:“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 以为姦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絶之。”《宋书·礼志二》:“及 元后 崩,莽 乃自服三年之礼。事皆姦妄,天下疾之。”宋 苏辙《论冬温无冰札子》:“先帝觉其姦妄,亲批圣语指其罪状。”
    • 9.
      挥楚释义:谓挥杖打人。《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每於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胡三省 注:“楚,荆也,以之箠人。”
    • 10.
      朱儒释义:⒈身材特别矮小的人。 《左传·襄公四年》:“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於 邾。”杜预 注:“臧紇 短小,故曰朱儒。”《淮南子·说山训》:“朱儒问天高於脩人,脩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於我。’故凡问事必於近者。”宋 王安石《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材。”清 黄遵宪《新加坡杂诗》之五:“人奴甘十等,只愿朱儒饱。”⒉古代权贵好以朱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朱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汉书·徐乐传》:“﹝陛下﹞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
    • 11.
      求端讯末释义:求寻求;讯:询问;端:开始;末:结果。 寻求事情的起源,询问事情的结果。形容办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 12.
      理事释义:⒈处理事务;过问事情:他是个不当家不理事的人。⒉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情的人:理事会。常务理事。
    • 13.
      盘根问底释义:盘问事情的根由底细。 也说盘根究底。
    • 14.
      禀问释义:向尊长询问事情。
    • 15.
      究根儿释义: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追究根源:这事已经了结,不必究根儿了。
    • 16.
      荣问释义:⒈美好的声誉。⒉荣获问事或问候。
    • 17.
      询根问底释义:指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 18.
      请事释义:⒈讯问事情发生的原因。⒉犹请示,述职。⒊从事。⒋谓以私事请托。
    • 19.
      问事释义:⒈询问事情:问事处。⒉过问事务。
    • 20.
      问事帘释义:古时官吏往往坐在帘子内问案,这帘子叫做“问事帘”。

问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乔坐衙释义:亦作“乔作衙”。 亦作“乔做衙”。假装坐堂问事。谓装模作样摆架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不是俺一家儿乔坐衙,説几句衷肠话。”元 无名氏《勘金环》第一折:“他每日在家中乔做衙,将人来欺负杀。”明 汤显祖《紫钗记·佳期议允》:“渠年长伊鬢华,老年人话儿乔作衙。”
    • 2.
      书可释义: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太平 元年春二月朔”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问左右侍臣:‘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孙琳)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书可,画可也。”
    • 3.
      什幺释义:⒈表示疑问。 a)单用,问事物:这是什幺?。你找什幺?。他说什幺?。什幺叫押韵?b)用在名词前面,问人或事物:什幺人?。什幺事儿?。什幺颜色?。什幺地方?⒉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事物:他们仿佛在谈论什幺。我饿了,想吃点儿什幺。⒊任指。a)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他什幺也不怕。只要认真学,什幺都能学会。b)两个“什么”前后照应,表示由前者决定后者:想什幺说什幺。你什幺时候去,我也什幺时候去。⒋表示惊讶或不满:什幺!九点了,车还没有开!。这是什幺鞋!一只大一只小的!⒌表示责难:你
    • 4.
      儆励释义: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 5.
      六条释义: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
    • 6.
      刺吏释义: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 7.
      卜问释义:占卜以问事;算卦。
    • 8.
      奸妄释义:谓奸诈虚妄。《后汉书·方术传序》:“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姦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三国志·吴志·孙和传》:“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 以为姦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絶之。”《宋书·礼志二》:“及 元后 崩,莽 乃自服三年之礼。事皆姦妄,天下疾之。”宋 苏辙《论冬温无冰札子》:“先帝觉其姦妄,亲批圣语指其罪状。”
    • 9.
      挥楚释义:谓挥杖打人。《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每於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胡三省 注:“楚,荆也,以之箠人。”
    • 10.
      朱儒释义:⒈身材特别矮小的人。 《左传·襄公四年》:“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於 邾。”杜预 注:“臧紇 短小,故曰朱儒。”《淮南子·说山训》:“朱儒问天高於脩人,脩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於我。’故凡问事必於近者。”宋 王安石《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材。”清 黄遵宪《新加坡杂诗》之五:“人奴甘十等,只愿朱儒饱。”⒉古代权贵好以朱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朱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汉书·徐乐传》:“﹝陛下﹞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
    • 11.
      求端讯末释义:求寻求;讯:询问;端:开始;末:结果。 寻求事情的起源,询问事情的结果。形容办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 12.
      理事释义:⒈处理事务;过问事情:他是个不当家不理事的人。⒉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情的人:理事会。常务理事。
    • 13.
      盘根问底释义:盘问事情的根由底细。 也说盘根究底。
    • 14.
      禀问释义:向尊长询问事情。
    • 15.
      究根儿释义: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追究根源:这事已经了结,不必究根儿了。
    • 16.
      荣问释义:⒈美好的声誉。⒉荣获问事或问候。
    • 17.
      询根问底释义:指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 18.
      请事释义:⒈讯问事情发生的原因。⒉犹请示,述职。⒊从事。⒋谓以私事请托。
    • 19.
      问事释义:⒈询问事情:问事处。⒉过问事务。
    • 20.
      问事帘释义:古时官吏往往坐在帘子内问案,这帘子叫做“问事帘”。

问事造句

1.他当了几年局长,由于不管事,也不问事,所以无咎无誉,平平庸庸。

2.老板不问事情难易,只管求全责备,难怪员工满腹牢骚。

3.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4.见事莫说,问事不知。

5.火车站的问事处挤满了人,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问事(we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问事是什么意思 问事读音 怎么读 问事,拼音是wèn shì,问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问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