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史 文史的意思
wénshǐ

文史

简体文史
繁体
拼音wén shǐ
注音ㄨㄣˊ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基本含义

指文化和历史领域的知识和学问。

文史的意思

文史 [wén shǐ]

1. 文书记事。

2. 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4. 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文史 引证解释

⒈ 文书记事。

《汉书·司马迁传》:“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⒉ 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其文史则有 袁 殷 之曹, 孙 干 之辈。”
《北史·山伟传》:“伟 涉猎文史, 孝明 初, 元匡 为御史中尉,以 伟 兼侍御史。”
唐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晋 世擅风流, 汉 贤足文史。”

⒊ 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 《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国语词典

文史 [wén shǐ]

⒈ 文学与史学的书籍或学问。

《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玩文史以怡神,阅鱼鸟以散虑。」

⒉ 《唐书艺文志》对诗话、文评所别设的一类,论述学术的源委、著作的流别。


文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名号释义:标点符号的一种。 形式为“——”。标示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只限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中。
    • 2.
      书名号释义: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书名号套用时,外层用双书名号,里层用单书名号。为了跟专名号配合,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中,可以用浪线“﹋”标示。
    • 3.
      从史释义:即从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儿者。”《汉书·儿宽传》:“时 张汤 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 宽 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 北地 视畜数年。”颜师古 注:“从史者,但只随官僚,不主文书。”参见“从吏”。
    • 4.
      佳胜释义:⒈指有名望地位的人。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今之贵要腹心,有时流清望者谁乎?岂可云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佳胜”元 胡三省 注:“江东 人士,其名位通显於时者,率谓之佳胜、名胜。”⒉优美。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生平慕 西湖 佳胜,便於舟航,且去 白下 密邇。”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但文字佳胜,正贵其自得……各自知之,而难以告人。”⒊旧时书札问候、祝颂用语。犹言安好;犹言顺适。宋 苏轼《答苏伯固书》:“辱书,劳问愈厚,实增感概,兼审尊体佳胜。”鲁迅《书信集
    • 5.
      便敏释义:敏捷。多指言辞、文思等。《荀子·性恶》:“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杨倞 注:“便,谓轻巧;敏,速也。”《南史·臧质传》:“质 年始出三十,屡居名郡,涉猎文史,尺牘便敏,有气干,好言兵。”《新唐书·韦执谊传》:“年踰冠,入翰林为学士,便敏侧媚,得幸於 德宗。”
    • 6.
      傲狠释义:⒈亦作“傲很”、“傲佷”。倨傲狠戾。《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傲狠威仪,矫诬先王。”《左传·文公十八年》:“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刘敞 ﹞所为多不法,废嫡立庶,傲很放恣。”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闒茸之性露,而傲佷之态出。”宋 陆游《南唐书·陈觉传》:“时 晋王 景遂 为帅,不堪 徵古 之傲狠,常欲斩之。”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是以通贯古今、经纬世胄之 朱子 而为村陋无闻、傲狠自是之 朱子 也。”⒉凶兽名。又名檮杌、难驯。《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
    • 7.
      光昌流丽释义:光昌流丽这句成语被由陈林森编著的(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2月)。该成语的含义有二:一是形容工作顺利发展,事业昌盛,形势大好,二是。“光昌”“流丽”各有所本,作为一个成语是的创造。
    • 8.
      兼收并録释义: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下》:“傳聞異辭,記載别出,不能兼收並録以待作者之決擇,而私作聰明,自定去取,則此次之業難于憑藉者四矣。”
    • 9.
      内篇释义:古代指论著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 汪中《述学》。
    • 10.
      创辟释义:⒈开拓。清 冯班《钝吟杂录·正俗》:“陈子昂 崛起於数百年后,直追 阮公,创闢古诗,唐 诗遂有两体。”李大钊《今与古》:“妨阻过去的过失,即是创辟将来的希望。”⒉犹创新。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下》:“是篇题目虽似迂阔,而意义实多创闢。”清 薛福成《宁波府学记》:“此篇按时与地立言,乃无一语不创闢,无一笔不俊雅。”
    • 11.
      吐蕃释义:中国藏族古代奴隶制政权。 7世纪初建立于拉萨。和唐朝联系密切。9世纪中叶崩溃。唐以后,汉文史籍中也有称藏族和藏族地区为吐蕃的。蕃(bō)。
    • 12.
      向方释义:⒈归向正道。方,义方。《文子·符言》:“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徐灵府 注:“正道而可以诱民。”《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 至州……又兴学校,祭 汉 蜀郡 太守 文翁,由是人多向方者。”明 归有光《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⒉谓遵循正确方向。明 高攀龙《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⒊崇尚正直,遵循正道。唐 白居易《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
    • 13.
      塞思黑释义:满语音译。旧说是猪的意思。但按《五体清文鉴》及《清文总汇》,与“塞思黑”音近的满语词意为讨人厌或可厌之人。旧说不可信。《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五月﹞乙巳,改 胤禟 名 塞思黑,拘於 保定 ……﹝八月﹞丁亥,李紱 奏 塞思黑 卒於 保定。”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雍正 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 满洲 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参阅 富丽《“阿其那”、“塞思黑”新解》(《文史》第十辑)。
    • 14.
      壮猷释义: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郑玄 笺:“犹,谋也;谋,兵谋也。”朱熹 注:“犹,谋也;言 方叔 虽老,而谋则壮也。”南朝 陈 徐陵《让左仆射初表》:“气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阁下方以盛年壮猷,将康济天下,而良助犹鲜,诚可憮然。”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班超 不谋於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 15.
      声名藉甚释义: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稟山嶽之靈,擅風雲之氣,容止矜莊,聲名藉甚。”《陈书·王沖传》:“沖 性和順,事上謹肅,習於法令,政在平理,佐藩莅人,鮮有失德……又曉音樂,習歌舞,善與人交,貴游之中,聲名藉甚。”清 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李延庚,字 少白,西蜀 人。工詩詞,爲人頗具豪氣。少好擊劍,及長,以爲不足學,遂專心于文史,聲名藉甚。”
    • 16.
      多次释义:【词目】多次(程度副词)他已来过多次,因而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家山(袁可立别业),……此后,山阜、八仙亭、山门、庭院等曾多次整修,作为文化馆展览文物之用。”
    • 17.
      天铎释义:⒈《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武平《上吕丞相啟》:‘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⒉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圣如 孔子,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 18.
      学书释义:⒈读书。《史记·项羽本纪》:“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⒉学习写字。《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伯珍 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宋 曾巩《墨池记》:“羲之 尝慕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宋 陆游《喜小儿辈到行在》诗:“阿纲 学书蚓满幅,阿绘 学语鶯囀木。”元 杨维桢《又湖州作》诗之四:“得句时过 张外史,学书不让 管夫人。”参见“学字”。
    • 19.
      密折释义:秘密奏折。 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密摺沥陈,仰祈圣鉴事。”《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朱寿朋 从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编入《光绪朝东华录》中。”
    • 20.
      密摺释义:秘密奏折。 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密摺沥陈,仰祈圣鉴事。”《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朱寿朋 从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编入《光绪朝东华录》中。”

文史(we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史是什么意思 文史读音 怎么读 文史,拼音是wén shǐ,文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