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饰 文饰的意思
wénshì

文饰

简体文饰
繁体文飾
拼音wén shì
注音ㄨㄣˊ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shì,(1) 装点得好看。【组词】:装饰。修饰。(2) 装饰用的东西。【组词】:首饰。银饰。(3) 装扮,扮演角色。【组词】:饰演。(4) 假托,遮掩。【组词】: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基本含义

指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来装饰文字或言辞,以掩饰真相或夸大事实。

文饰的意思

文饰 [wén shì]

1. 文辞上的修饰。

[ rhetoric; ]

2. 掩饰;文过饰非。

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南史·孔范传》
文饰之词。

[ cover up (one’s mistake); ]

3. 指礼节仪式。

[ rites; ]

文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文飭”。彩饰。《太平御览》卷二七九引作“饰”。

《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吕氏春秋·先己》“子女不飭” 汉 高诱 注:“不文飭也。”

⒉ 引申谓打扮。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女性总是爱文饰,图表面的堂皇。”

⒊ 文辞修饰。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八节:“散文分质言、文言两体。质言如《周书》《大诰》、《康诰》、《酒诰》等篇,直录 周公 口语,辞句质朴,大加文饰。”

⒋ 掩饰,遮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梁元帝 时,有一学士,聪明有才,为父所宠,失於教义……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伪跡昭然,理难文饰。”
《明史·杨言传》:“邦奇 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詬辱大臣,荧或圣听。”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文饰这种丑恶的,正是那些山羊式的文人。”


国语词典

文饰 [wén shì]

⒈ 以纹彩修饰。

《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⒉ 掩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文饰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蒙蔽释义:隐瞒真相,使人上当:花言巧语蒙蔽不了人。
    • 2.
      遮掩释义:掩饰;隐瞒。
    • 3.
      隐瞒释义: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隐瞒错误。大家都知道了,他还想隐瞒。
    • 4.
      遮盖释义:⒈从上面遮住:路让大雪遮盖住了。 ⒉隐藏;隐瞒:错误是遮盖不住的。

文饰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裸露释义:没有东西遮盖:岩石裸露。裸露在地面上的煤层。

文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文释义:⒈不加修饰。《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邢昺 疏:“不文,不为文饰。”⒉引申为无文采。清 谭献《<金元诗录>序》:“宋 诗弇陋,言之不文。”章炳麟《序<革命军>》:“﹝ 邹容 ﹞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无文耶?’”⒊不崇尚文辞。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铨赋》:“秦 世不文,颇有杂赋。”⒋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明 宋濂《吴公行状》:“不文幸获受知於公,虽契家子姓特容以宾礼见义,固不敢辞。”清 邹容《<革命军>自序》:“不文之生,居於
    • 2.
      丑饰释义:谓文饰己之丑。
    • 3.
      云辇释义:⒈有云状文饰的车子。 ⒉相传神仙以云为车。
    • 4.
      五调释义:指古乐中平、清、瑟、楚、侧五调。 《魏书·乐志》:“商徵既定,又依琴五调调声之法,以均乐器。其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五调各以一声为主,然后错採众声以文饰之,方如锦绣。”《隋书·音乐志中》:“《春秋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奉五声。’准此而言,每宫应立五调。”
    • 5.
      华钟释义:⒈见“华鐘”。 ⒉亦作“华钟”。刻有文饰的钟。
    • 6.
      墨车释义: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
    • 7.
      备文释义:⒈具备文饰。 《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宋书·武帝纪下》:“七庙备文,率由令范。”⒉准备文件。政务院《关于古跡等保护办法和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1950年5月24日颁发):“凡拟进行某项发掘工作之团体,应依下开各项填具表格,备文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准。”
    • 8.
      大文释义:⒈宏大的文章,伟大的作品。⒉谓繁盛的文饰。
    • 9.
      弃文存质释义: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 10.
      弥文释义:⒈弥加文饰。多指礼制。⒉指后人理想化了的古代礼制或繁复琐细的礼数。⒊谓夸饰之辞。⒋谓富于文采。
    • 11.
      彫弓释义:雕绘文采的弓。 礼制,天子所用。《荀子·大略》:“天子彫弓,调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杨倞 注:“彫,谓雕画为文饰。”《文选·张衡<东京赋>》:“天子乃抚玉輅,时乘六龙,发鲸鱼鏗华钟……决拾既次,彫弓斯彀。”薛综 注:“彫弓,谓有刻画也。”
    • 12.
      怀文抱质释义:既文饰又不虚夸,后形容人既文雅又符合礼法。
    • 13.
      护过饰非释义: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 14.
      披文释义:⒈加以文饰。⒉披阅文章。⒊犹言提倡文学。谓开拓重文的风气。
    • 15.
      掩罪饰非释义:非:坏事。遮盖罪行,文饰坏事。
    • 16.
      文巧释义:⒈华丽奇巧。⒉斯文灵巧。⒊文饰巧辩。
    • 17.
      文虎释义:用文句做谜面的谜语;有文饰的虎形器具。
    • 18.
      文饬释义:见“文饰”。
    • 19.
      文饰释义:⒈文辞方面的修饰:这段描写,文饰较少。 ⒉掩饰(自己的过错)。
    • 20.
      斧藻释义:⒈指梁楹上刻画的文饰图案。⒉修饰。

文饰(we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饰是什么意思 文饰读音 怎么读 文饰,拼音是wén shì,文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