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国 通国的意思
tōngguó

通国

简体通国
繁体通國
拼音tōng guó
注音ㄊㄨㄥ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全国都通行的意思,表示遍及全国、普遍通用。

通国的意思

通国 [tōng guó]

1. 整个国家。

[the whole country;]

通国 引证解释

⒈ 全国。

《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
清 李凤苞 《巴黎答友人书》:“通国男妇,无不各勤所学。”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于是行最后之策,集通国学者,开会议之,其最要而最难得者为火药。”


国语词典

通国 [tōng guó]

⒈ 全国,整个国家。

《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
《荀子·礼论》:「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


通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丕登释义:[英Patent]“专利、专利证”一词的音译。清 末使用。清 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颁给牙帖,即西语所谓丕登也。丕登者,如士人考得新理新法,工商创成一技一艺,即献诸国家,由商部考验,上者锡以爵禄,中者酬以宝星,下次亦准其擅为专门之艺,或传为世业,或专利数年,国家给以文凭,以杜通国工商剿袭仿造。”
    • 2.
      公産释义:公家财产;公共产业。《清史稿·食货志一》:“雍正 初,清理旗地,令颁帑赎回。凡不自首与私授受者,胥入官为公产。”严复《辟韩》:“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僕隶也。”
    • 3.
      制使释义:⒈制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精积於其本,则血气相承受;贤积於其主,则上下相制使。”宋 叶适《新书》:“以后衝前,以新改旧,凡朝廷上下之所恃以相维持、相制使者,奉行此书而已。”⒉皇帝派遣的使者。唐 韩愈《王公神道碑铭》:“制使出巡,人填道迎,显公德。”参阅《唐律疏议》卷十。⒊宋 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 因盖 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
    • 4.
      卑谦释义:谦虚,不高傲自大。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谦尊自卑者,仁贤之所事也。故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虎賁将军 竇宪 椒房之亲,出入省闥,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此其好士之风也。”茅盾《动摇》三:“方太太 微笑着对 胡国光 点头,让他上面坐,但 胡国光 很卑谦地挨着 陆慕游 的肩下坐了。”
    • 5.
      喑默释义:沉默不言。 《新唐书·孝友传·梁文贞》:“晨夕汛扫,庐墓左,喑默三十年,家人有所问,画文以对。”元 刘壎《隐居通议·拾遗》:“通国震惊,在廷喑默。”孙中山《实行裁兵宣言》:“乃独於 文 裁兵主张,久付喑默怀疑之端,亦无表示。”
    • 6.
      声闻释义:亦作“声问”。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孙叔敖、沉尹茎 相与友,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 7.
      矢言释义:⒈正直之言。《宋书·刘怀肃传》:“情不违顺,屡进矢言。”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然矢言之道盖闕,庸器之制久沦。”⒉直言,直说。《陈书·宣帝纪》:“各举所知,随才明试。其莅政廉秽,在职能否,分别矢言,俟兹黜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王 字人矣。其父母欲嫁官人,遂字 倪。临遣时,王 氏妹矢言於众曰:‘姊字人有年,通国皆知。倪 所娶某也,姊安得往?’”⒊犹立誓,发誓。钱基博《辛亥江南光复录》:“幕府宏开,投效纷至,矢言革命,匪为干禄。”
    • 8.
      逼拶释义:⒈亦作“逼桚”。 亦作“逼匝”。犹逼迫。《张子语录·后录下》:“正要常存意使不忘,他释氏只是如此,然他逼拶得又紧。”元 乔吉《朝天子·小娃琵琶》曲:“暖烘,醉容,逼匝的芳心动。”清 洪昇《长生殿·弹词》:“不隄防餘年值乱离,逼拶得岐路遭穷败。”《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虚无党》:“我国通国无警察,党祸亦不酷,政府之腐败无能日益呈露,而我国民者,其殆未受其逼桚。”茅盾《追求》七:“她被两种情绪不断地逼拶着:愤激和悲悯。”参见“逼迫”。⒉压迫。郭孝成《民国各团体之组织》:“且联邦政体之团结,当生于外力之偪拶

通国(tong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国是什么意思 通国读音 怎么读 通国,拼音是tōng guó,通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