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首 [shòu shǒu]
1. 指投降或被杀。
例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授首。——《战国策·秦策四》
英[be beheaded;]
授首 引证解释
⒈ 谓投降或被杀。
引《战国策·秦策四》:“秦 楚 合而为一,以临 韩,韩 必授首。”
鲍彪 注:“言其服而请诛。”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先主 命 黄忠 乘高鼓譟攻之,大破 渊 军, 渊 等授首。”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曾未浹辰,独夫授首。”
明 杨柔胜 《玉环记·李晟招贤》:“龙蟠虎踞,敢当锋决个输赢,管叛亡授首,肯教中国諉蛮夷!”
陈毅 《渡黄河作歌》:“国贼授首看日近,狗党狐羣失依据。”
国语词典
授首 [shòu shǒu]
⒈ 被杀或灭亡。
引《战国策·秦策四》:「秦楚合而为一,临以韩,韩必授首。」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顷仗天威,收复长安,使元凶授首,宗庙再安。」
授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凶渠释义:⒈凶徒的首领;元凶。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帝赫斯怒,秣马训兵。严鼓未通,凶渠泥首。”《旧唐书·段秀实传》:“誓碎凶渠之首,以敌君父之讎,视死如归,履虎致咥。”《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凶渠逆党,尽已梟夷。”胡三省 注:“凶渠,谓渠魁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凶渠授首,一蹶而不可復振。”⒉凶徒的首领;元凶。唐 李白《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兇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昨朕风驱鋭旅,电扫兇渠,復已坠之宗祧,纘中兴之历数。”
- 2.
授手释义:⒈同“授首”。 手,通“首”。《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 知其罪,授手于我。”《孔子家语·正论》作“授首”。《隶释·汉幽州刺史朱龟碑》:“授手乞降。”⒉授以援手。谓救援。《后汉书·崔駰传》:“於是乎贤人授手,援世之灾,跋涉赴俗,急斯时也。”《北齐书·文宣帝纪》:“齐献武王 应期授手,凤举龙驤。”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恭俭温良,授手於危亡之国。”《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运钟千祀,授手万姓。”
- 3.
短狐释义:即蜮。 又名射工。传说能含沙射影、使人得病的怪物。《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毛 传:“蜮,短狐也。”《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丑,僧辩 等上表劝进,且迎都 建业。湘东王 答曰:‘淮海 长鲸,虽云授首;襄阳 短狐,未全革面。太平玉烛,尔乃议之。’”胡三省 注:“长鲸,谓 侯景 …… 岳阳王 詧 据 襄阳,与 湘东 为敌,故斥为短狐。”参见“短弧”。
- 4.
策勋释义:⒈见“策勋”。⒉亦作“策勛”。记功勋于策书之上。《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杜预 注:“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夏四月,大司马 吴汉 自 蜀 还京师,于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勋。”李贤 注:“其有功者,以策书纪其勋也。”《古诗源·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唐 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一:“策勛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 常山。”明 唐顺之《咏俞虚江参将》诗之一:“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