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门 [jí mén]
1. 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2. 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4. 指棘门军。
棘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
引《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
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 崩, 李园 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门之内。”
⒉ 古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
引《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祝兹侯 徐厉 为将军,军 棘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咸阳 ﹞外郭有 都门,有 棘门。徐广 曰:‘ 棘门 在 渭 北。’ 孟康 曰:‘在 长安 北, 秦 时宫门也。’”
⒊ 指 棘门 军。参见“棘门军”。
引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四大家法半沦亡, 棘门 灞上 真儿戏。”
国语词典
棘门 [jí mén]
⒈ 旧时在帝王住宿处门口插戟守卫,称为「棘门」。后用于指宫门。
引《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为帷宫设旌门。」
《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
棘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戟门释义: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行密 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 梁纘 不尽节於 高 氏,为 秦 毕 用,斩於戟门之外。”胡三省 注:“唐 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 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
- 2.
棘门释义:⒈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战国策·楚策四》:“楚考烈王 崩,李园 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门之内。”⒉古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祝兹侯 徐厉 为将军,军 棘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 咸阳 ﹞外郭有 都门,有 棘门。徐广 曰:‘棘门 在 渭 北。’孟康 曰:‘在 长安 北,秦 时宫门也。’”⒊指 棘
- 3.
棘门军释义:《汉书·周亚夫传》载:汉文帝 时,匈奴 入侵。 以 刘礼 屯兵 霸上,徐厉 屯兵 棘门,周亚夫 屯兵 细柳,以备胡。
- 4.
棘霸释义:棘门、霸上 的并称。
- 5.
细柳营释义:汉文帝 时,周亚夫 为将军,屯军 细柳。帝自劳军,至 细柳营,因无军令而不得入。于是使使者持节诏将军,亚夫 传令开壁门。既入,帝按辔徐行。至营,亚夫 以军礼见,成礼而去。帝曰:“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棘门 军,若儿戏耳!”见《史记·绛侯世家》。后遂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 细柳营。细柳,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唐 李嘉祐《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诗:“棠梨宫 里瞻龙衮,细柳营 前著豹裘。”清 孔尚任《桃花扇·抚兵》:“纷纷将士愿移家,细柳营 中起暮笳。”亦省作“细柳”。南朝 陈 徐陵《为始兴王让琅玡二郡
- 6.
设棘释义:设置障碍物,以加强警卫。语本《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棘门,一说为材门,一说以戟为门。
- 7.
霸上戏释义:事本《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汉文帝 慰劳防备 匈奴 的驻军,在 霸上、棘门 都出入无阻,到 细柳,戒备森严,不得入。
- 8.
驷介释义:由四匹披甲马挽引的战车。《诗·郑风·清人》:“清 人在 彭,駟介旁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献 楚 俘于王,駟介百乘,徒兵千。”杜预 注:“駟介,四马被甲。”清 张兴烈《瓜步吟》:“棘门 霸上 快游戏,重英駟介矜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