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印 [yù yìn]
1. 玉制之印。指道教镇妖驱邪的印。
玉印 引证解释
⒈ 玉制之印。
引《汉书·郊祀志上》:“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绍(袁绍 )又尝得一玉印,於 太祖 坐中举向其肘, 太祖 由是笑而恶焉。”
清 郑燮 《骨董》诗:“缺角古玉印,铜章盘龟螭。”
⒉ 指道教镇妖驱邪的印。
引《元史·释老传·张宗演》:“世祖 尝命取其祖 天师 所传玉印、寳剑观之。”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受命回山,将《盟威》、《都功》等诸品祕籙,及斩邪二剑,玉册,玉印等物,封置一函。”
玉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和殿释义:殿名。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而 宣和殿 后,又创立 保和殿 者,左右有 稽古、博古、尚古 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璽,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此指 宋 殿。清 代 保和殿 为 紫禁城 内三大殿之一。在 中和殿 后、乾清门 前。始建于 明 代,初建时称 谨身殿,后改名 建极殿。清 顺治 二年改为 保和殿。清 雍正 以后,朝考新进士及每岁除夕筵宴外藩,在此殿进行。
- 2.
归禾释义:赠送嘉禾。归,通“馈”。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内获异禾,生于异垄,合为一穗,以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赠于 周公。又命作《归禾》篇,已亡。《竹书纪年》卷下:“唐叔 献嘉禾,王命 唐叔 归禾于 周文公。”《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镇西将军 卫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县 获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归禾之义,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参阅《书·微子之命》。
- 3.
推赏释义:⒈迁官给赏。 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元昊 所部之人能归顺者,并等第推赏。”《宣和遗事》后集:“及贼平,平仲 之功冠军,不愿推赏。”《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三年》:“沿 江 制置副使司言屯田倍收,官属 文庆洪 等推赏有加。”⒉推誉赞赏。宋 黄庭坚《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作诗盛推赏,明珠计斛量。”
- 4.
显道神释义:旧时人死出殡的仪仗中,放在最前的开路神。神像高大凶恶,左手执玉印,右手持方天画戟,叫做显道神。又作险道神。
- 5.
玉玺释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的玉印。玺(xǐ)。
- 6.
白茅人释义:汉武帝 时,方士 栾大 诡称“黄金可成,河 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 于是 武帝 拜 大 为五利将军。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大 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后事露被诛。见《史记·封禅书》。后因称 栾大 为“白茅人”。亦泛指术士。
- 7.
羽衣释义:⒈以羽毛织成的衣服。 《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汉武帝 时方士。⒉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三国 魏 曹植《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唐 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宋 苏轼《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 8.
苕华释义:美玉名。《竹书纪年》卷上:“癸 命 扁 伐 山民,山民 进女于 桀 二人,曰 琬 曰 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斵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 琬,华是 琰。”后以指德容美好的女子。明 徐复祚《投梭记·鬻女》:“果是玉无瑕,休言价,愿将白璧聘苕华。”清 龚自珍《乙酉得汉凤纽白玉印喜极赋诗》:“夏后 苕华刻,周王 重璧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