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排行 排行的意思
páiháng

排行

简体排行
繁体
拼音pái háng
注音ㄆㄞˊ ㄏ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i pǎi,(1) 除去,推开。【组词】:排出。排斥。排水。排外。排挤。排山倒海。排忧解难。(2) 摆成行列。【组词】:排列。排队。排字。排印。排笔。排场。(3) 排成的行列。【组词】:排头。前排。(4) 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5) 练习演戏。【组词】:排戏。(6)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组词】:木排。竹排。排运。 ◎ 〔排子车〕用人力拉运东西的一种车,多用于运货。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指按照次序排列的名次或顺序。

排行的意思

排行 [pái háng]

1. 兄弟姐妹依长幼排列次序。

她排行老三。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

排行 引证解释

⒈ 依次排列成行。

唐 元稹 《论谏职表》:“近之司諫諍者则不然,大不得备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纍纍而已。”
宋 陈与义 《蜡梅》诗之三:“奕奕金仙面,排行立晓晴。”

⒉ 兄弟姐妹依长幼排列的次序。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子弟见父执必拜。或立受,或答半礼,呼以排行。”
《清平山堂话本·翫江楼记》:“﹝ 柳耆卿 ﹞排行第七,人皆称为 柳七官人。”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问他 十三妹 这三个字还是排行还是名姓。”
老舍 《黑白李》:“按着大排行, 白李 是四爷,他们的伯父屋中还有弟兄呢。”

⒊ 谓起名时用同一字或同一偏旁的字表示行辈。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排行》:“兄弟二名而用其一字者,世谓之排行……单名以偏旁为排行。”


国语词典

排行 [pái háng]

⒈ 依长幼排列的次序。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四出》:「自家姓孙,排行第二,在这街坊市上,屠宰为生,人口顺只叫做小孙屠。」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只靠那丞相路岩,排行唤做路十的,处置军国大事。」

⒉ 排列成行。

宋·陈与义〈蜡梅〉诗四首之三:「奕奕金仙面,排行立晓晴。」


排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体释义:唐 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 2.
      三小子释义:⒈旧称供仆人差遣的奴仆为“三小子”。⒉排行第三的儿子。
    • 3.
      三真六草释义:南朝 梁 王志 排行三,善真书;王彬 排行六,善草书。二人之书,时称“三真六草”。
    • 4.
      三郎释义:⒈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⒉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 5.
      且字释义:古代男子行冠礼后,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称“字”。周 制,二十岁后、五十岁前但称某甫,谓之“且字”。五十岁后则依排行称某伯某仲等。《公羊传·桓公四年》“其称宰 渠伯纠 何”汉 何休 注:“据 刘卷 卒、氏采不名且字。”陈立 义疏:“且犹言藉也。冠后称伯某甫、叔仲季,唯其所当,不当单称伯仲,故以甫字藉之,若言承藉之义。”参阅 清 段玉裁《且字考》。
    • 6.
      乔样释义:模样妖冶。《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他是咱后街宰牲口 王屠 的妹子,排行叫六姐,属蛇的,二十九岁了,虽是打扮的乔样,到没见他输身。”《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王三官 娘 林太太,今年不上四十岁,生的好不乔样,描眉画眼,打扮的狐狸也似。”
    • 7.
      二哥哥释义:the second brother,一说是小辈们对家族中排行第二的哥哥的称呼。
    • 8.
      二哥释义:⒈兄弟间称次男为二哥。⒉泛称兄弟中排行第二者。⒊小二哥的敬称。
    • 9.
      二房释义:⒈旧时家族中排行第二的一支。⒉小老婆;妾。
    • 10.
      二掌柜释义:方言。 对排行第二的男子的称呼。
    • 11.
      二爷释义:⒈旧时对排行第二的男子的敬称。 ⒉旧时对仆役的称呼。
    • 12.
      二郎释义:⒈指排行第二的男子。唐 白居易《闻龟儿咏诗》诗:“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纔年四十鬢如霜。”⒉即二郎神。宋 洪迈《夷坚支癸志·蔡七得银器》:“伟丈夫者,俗所谓 二郎 是已。”《西游记》第六回:“那大圣已至 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 二郎爷爷 的模样。”《红楼梦》第四十回:“鸳鸯 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 道:世人不及神仙乐。”⒊指 晋 杜轸 与 李骧。《晋书·良吏传·杜轸》:“﹝ 蜀郡 杜軫 ﹞累迁尚书郎……时 涪 人 李驤 亦为尚书郎,与 軫 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踰之,
    • 13.
      仲叔释义:⒈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⒉泛指兄弟、弟弟。清 陈确《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⒊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 魏 臣,统 其 荀彧 之仲叔,正 其 程、郭 之儔儷邪?”⒋复姓。春秋 卫 有 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 14.
      仲子释义:⒈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高亨 注:“仲,兄弟行列在第二的称仲。”⒉犹次子。宋 王安石《示平甫弟》诗:“万檣如山屹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明 沉德符《野获编·年伯》:“嘉靖 辛丑榜 王 大司马 思质,督 蓟 辽 …… 后王 仲子 麟洲,分藩 江 右,与 鄢 絶不往还。”《明史·刘铉传》:“﹝ 鉉 ﹞仲子 瀚 以进士使南方。”
    • 15.
      仲氏释义:⒈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⒉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⒊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⒋指汉末仲长统。
    • 16.
      伯仲之间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 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17.
      伯仲叔季释义:兄弟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 18.
      伯埙仲箎释义:是中国的成语,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19.
      伯埙仲篪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20.
      伯季释义:⒈指兄弟排行里的老大和最小的。 ⒉兄弟。

排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体释义:唐 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 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世称“三十六体”。
    • 2.
      三小子释义:⒈旧称供仆人差遣的奴仆为“三小子”。⒉排行第三的儿子。
    • 3.
      三真六草释义:南朝 梁 王志 排行三,善真书;王彬 排行六,善草书。二人之书,时称“三真六草”。
    • 4.
      三郎释义:⒈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⒉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 5.
      且字释义:古代男子行冠礼后,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称“字”。周 制,二十岁后、五十岁前但称某甫,谓之“且字”。五十岁后则依排行称某伯某仲等。《公羊传·桓公四年》“其称宰 渠伯纠 何”汉 何休 注:“据 刘卷 卒、氏采不名且字。”陈立 义疏:“且犹言藉也。冠后称伯某甫、叔仲季,唯其所当,不当单称伯仲,故以甫字藉之,若言承藉之义。”参阅 清 段玉裁《且字考》。
    • 6.
      乔样释义:模样妖冶。《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他是咱后街宰牲口 王屠 的妹子,排行叫六姐,属蛇的,二十九岁了,虽是打扮的乔样,到没见他输身。”《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王三官 娘 林太太,今年不上四十岁,生的好不乔样,描眉画眼,打扮的狐狸也似。”
    • 7.
      二哥哥释义:the second brother,一说是小辈们对家族中排行第二的哥哥的称呼。
    • 8.
      二哥释义:⒈兄弟间称次男为二哥。⒉泛称兄弟中排行第二者。⒊小二哥的敬称。
    • 9.
      二房释义:⒈旧时家族中排行第二的一支。⒉小老婆;妾。
    • 10.
      二掌柜释义:方言。 对排行第二的男子的称呼。
    • 11.
      二爷释义:⒈旧时对排行第二的男子的敬称。 ⒉旧时对仆役的称呼。
    • 12.
      二郎释义:⒈指排行第二的男子。唐 白居易《闻龟儿咏诗》诗:“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纔年四十鬢如霜。”⒉即二郎神。宋 洪迈《夷坚支癸志·蔡七得银器》:“伟丈夫者,俗所谓 二郎 是已。”《西游记》第六回:“那大圣已至 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 二郎爷爷 的模样。”《红楼梦》第四十回:“鸳鸯 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 道:世人不及神仙乐。”⒊指 晋 杜轸 与 李骧。《晋书·良吏传·杜轸》:“﹝ 蜀郡 杜軫 ﹞累迁尚书郎……时 涪 人 李驤 亦为尚书郎,与 軫 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踰之,
    • 13.
      仲叔释义:⒈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⒉泛指兄弟、弟弟。清 陈确《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⒊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 魏 臣,统 其 荀彧 之仲叔,正 其 程、郭 之儔儷邪?”⒋复姓。春秋 卫 有 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 14.
      仲子释义:⒈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高亨 注:“仲,兄弟行列在第二的称仲。”⒉犹次子。宋 王安石《示平甫弟》诗:“万檣如山屹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明 沉德符《野获编·年伯》:“嘉靖 辛丑榜 王 大司马 思质,督 蓟 辽 …… 后王 仲子 麟洲,分藩 江 右,与 鄢 絶不往还。”《明史·刘铉传》:“﹝ 鉉 ﹞仲子 瀚 以进士使南方。”
    • 15.
      仲氏释义:⒈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⒉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⒊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⒋指汉末仲长统。
    • 16.
      伯仲之间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 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17.
      伯仲叔季释义:兄弟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 18.
      伯埙仲箎释义:是中国的成语,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19.
      伯埙仲篪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20.
      伯季释义:⒈指兄弟排行里的老大和最小的。 ⒉兄弟。

排行造句

1.这本小说其实没有什么内涵,却瓦釜雷鸣,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2.路面十分宽阔,可以并排行驶四辆汽车。

3.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拚一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

4.坝顶宽阔平坦,可以并排行驶四辆卡车。

5.亲爱的,以前你总说我不陪你去玩,这次假期,随你去哪儿,我都陪你,你就安排行程吧。

排行(pa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排行是什么意思 排行读音 怎么读 排行,拼音是pái háng,排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排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