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夏 [guò xià]
1. 度过夏天;避暑。
例每年他都到北戴河去过夏。
英[spend the summer;]
过夏 引证解释
⒈ 度过夏天;避暑。
引唐 杜牧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诗:“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 庐峰 过夏归。”
⒉ 唐 时举子下第后在京重新攻读以待再试。
引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籍而入选,谓之春闈。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裘编修 超然 言:丰宜门 内 玉皇庙街,有破屋数间……适 江西 一孝廉与数友过夏,取其地幽僻,僦舍於旁。”
国语词典
过夏 [guò xià]
⒈ 度过夏季。
例如:「他每年七月都到避暑胜地过夏。」
过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夏至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日或22日。 这一天太阳经过夏至点,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见〖节气〗、
- 2.
夏课释义:⒈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唐韩偓《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下》:“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司空钧,为郎官守衢州。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⒉泛指举业。
- 3.
拉夏释义:方言。过夏。
- 4.
曝晒释义:晒:经过夏季烈日曝晒,他的脸变得黑红黑红的。
- 5.
松关释义:⒈犹柴门。唐 孟郊《退居》诗:“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清 吴伟业《赠愿云师》诗:“故人扣松关,匡牀坐酬酢。”⒉古关名。在 阴山。元 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诗:“昔年今日渡 松关,车马崎嶇行路难。”原注:“西城 阴山 有 松关。”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四:“戈船飞渡,而天堑无凭;铁马长驱,而 松关 失险。”
- 6.
槐花黄,举子忙释义:唐 代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唐 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槐花黄,举子忙’,你不去求官,则管裹恋着我的女孩儿做甚么?”参阅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乙。
- 7.
毂阳释义:谷雨时节的艳阳天。 轂,通“穀”。唐 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人逢轂阳望,春似永和年。”
- 8.
消夏释义: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消夏晚会。
- 9.
煞年释义:年终。明 周履靖《锦笺记·争馆》:“从弗回家过夏,解馆直到煞年。”
- 10.
破瓮释义:《宋史·司马光传》:“羣儿戏於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后用为年幼而机智的典实。明 于谦《过夏县挽司马文正公》诗:“破瓮机锋岂偶然,活人手段自髫年。”
- 11.
秋卷释义: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其间所作诗文称为秋卷。 唐 姚合《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春风下第时称屈,秋卷呈亲自束归。”宋 王谠《唐语林·文学》:“籍而入选,谓之春关……退而肄习,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秋卷。”宋 王禹偁《赠朱严》诗:“未得科名鬢已衰,年年顦顇在京师,妻装秋卷停灯坐,儿趁朝餐乞米炊。”原注:“严 妻能书,尝写文卷。”清 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纷纷轮轂走神京,秋卷争邀月旦评。”
- 12.
结夏安居释义: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是自我沈潜的修行。今之一般佛学院的生活便是夏安居、冬安居。
- 13.
过夏释义:度过夏天;避暑每年他都到北戴河去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