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听 过听的意思
guòtīng

过听

简体过听
繁体過聽
拼音guò tīng
注音ㄍㄨㄛˋ ㄊ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ò guo guō,(1) 姓。

tīng,(1) 用耳朵接受声音。【组词】: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组词】:言听计从。(3) 任凭,随。【例句】: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4) 治理;判断。【例句】:听讼(审理案件)。听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例句】:一听可口可乐。

基本含义

过分听话,盲从听信。

过听的意思

过听 [guò tīng]

1. 错误地听取。

3. 用作谦词。

过听 引证解释

⒈ 错误地听取。

《战国策·燕策二》:“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 燕 而归 赵。”
《汉书·哀帝纪》:“朕过听 贺良 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
颜师古 注:“过,误也。”
《三国演义》第一〇一回:“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

⒉ 用作谦词。

《史记·三王世家》:“陛下过听,使臣 去病 待罪行閒。”
唐 骆宾王 《上吏部裴侍郎书》:“不图君侯忽垂过听,礼以弓招之恩,任以书记之事。”
宋 刘挚 《论分析助役》:“臣四海之内,孤立独进,陛下过听,任以风宪。”


国语词典

过听 [guò tīng]

⒈ 误听、误信。

《战国策·燕策二》:「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
《三国演义·第一〇一回》:「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


过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合适宜释义: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 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2.
      加功释义:⒈施工。 《汉书·成帝纪》:“﹝朕﹞过听将作大匠 万年 言 昌陵 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 尚未加功。”颜师古 注:“时皆未作之,故曰尚未加功。”⒉加工。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金木者不能自成,故须人加功,以为人用。”参见“加工”。⒊谓更加努力。唐 韩愈《答殷侍御书》:“愈 於进士中,粗为知读经书者,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红楼梦》第七十回:“寳玉 自己每日也加功,或写二百三百不拘。”⒋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唐律·贼盗》:“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杀
    • 3.
      听微决疑释义: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聖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實。”《史记·循吏列传》:“李離 曰:‘理有法,失刑則刑,失死則死。公以臣能聽微決疑,故使爲理。今過聽殺人,罪當死。’”司马贞 索隐:“言能聽察微理,以決疑獄。”
    • 4.
      声音释义: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声音大。 他听见了敲门的声音。报纸反映了群众的声音。
    • 5.
      有郄释义:同“有隙”。《战国策·燕策二》:“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 燕 而归 赵。”汉 荀悦《汉纪·景帝纪》:“错 素与 袁盎 有郄。”
    • 6.
      自拘释义:⒈拘囚自己。《左传·宣公四年》:“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復命,而自拘於司败。”《韩诗外传》卷二:“晋文公 使 李离 为理,过听杀人,自拘於廷,请死於君。”《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其后 吴 令 孟宗 丧母奔赴,已而自拘於 武昌 以听刑。”⒉束缚自己;局限自己。晋 张华《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金 元好问《闲闲公墓铭》:“大概公之文,出於义理之学,故长於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
    • 7.
      越次释义:⒈越级;破格。《汉书·王莽传上》:“臣以外属,越次备位。”唐 白居易《为宰相让官表》:“臣有何功德?有何才能?越次超伦,忽承此命。”宋 范仲淹《上枢密书》:“朝廷过听,越次寄任,拳拳负荷,不能无忧。”⒉越出序列;越出位次。《列子·仲尼》:“伯丰子 之从者越次而进。”《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子仪 未应。珙 越次言曰:‘公何不言!’”《西游补》第十五回:“越次者取首级。”清 刘大櫆《赠大夫闵公传》:“值公事,则恂恂随诸兄后,未尝敢越次儳言。”

过听(guot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过听是什么意思 过听读音 怎么读 过听,拼音是guò tīng,过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过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