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京胡 京胡的意思
jīng

京胡

简体京胡
繁体
拼音jīng hú
注音ㄐㄧㄥ ㄏ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g,(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组词】: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组词】:京族。(5) 姓。

hú,(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基本含义

指在京城中受到宠信的人。

京胡的意思

京胡 [jīng hú]

1. 胡琴的一种,像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jinghu, a two-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similar to jingerhu;]

京胡 引证解释

⒈ 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形状跟二胡相似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高亢。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国语词典

京胡 [jīng hú]

⒈ 乐器名。形似二胡而形制较小的拉弦乐器。竹制琴筒,音色高亢,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京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胡释义: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琴筒用竹木做成,前端稍大,蒙蟒皮或蛇皮,有两根弦,声音低沉圆润。也叫南胡。
    • 2.
      均壹释义:亦作“均一”。公允如一;均匀无别。汉 刘向《列女传·魏芒慈母》:“君子谓慈母一心。《诗》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言心之均一也。”《诗·曹风·鳲鸠序》“《鳲鳩》,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唐 孔颖达 疏:“在位之人,既用心不壹,故《经》四章皆美用心均壹之人,举善以驳时恶。”《新唐书·薛平传》:“在镇六年,兵鎧完礪,徭赋均一。”宋 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吏私诸豪,专扰下户,公重为立法,使得均一。”李大钊《“今”与“古”》:“鲍丹 认自
    • 3.
      操琴释义:演奏胡琴(多指京胡)。
    • 4.
      老弦释义:京胡、二胡等乐器上用的粗弦。
    • 5.
      胡琴释义:弦乐器,在竹弓上系马尾毛,放在两弦之间拉动。 有京胡、二胡等。
    • 6.
      薄责释义:⒈用低标准来要求。 《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⒉轻微的责备或责罚。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而自 建隆 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明史·徐阶传》:“故圣帝明王,有言必察。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俄邻子以执奸自首,既薄责逐释讫;而妇兄 马彪 素健讼,具词控妹冤。”⒊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的罪状来诘责审理。宋 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序:“公於部中择其挟贵人势力,州县不敢动者一二家,薄责于庭,众皆

京胡(jing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京胡是什么意思 京胡读音 怎么读 京胡,拼音是jīng hú,京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京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