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山东 山东的意思
shāndōng

山东

简体山东
繁体山東
拼音shān dōng
注音ㄕㄢ ㄉ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dōng,(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组词】: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组词】: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组词】:作东。(4)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山东的意思

山东 [shān dōng]

1. 3万平方公里,人口8493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 引证解释

⒈ 山的东坡。参见“山西”。

⒉ 战国、秦、汉 时称 崤山 或 华山 以东地区,又称 关 东。亦指 战国 时 秦 以外的六国。

《战国策·赵策二》:“六国从亲以摈 秦,秦 必不敢出兵於 函谷关 以害 山 东矣。”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一身仕 关 西,家族满 山 东。”
唐 章碣 《焚书坑》诗:“坑灰未冷 山 东乱, 刘 项 元来不读书。”
《三国演义》第四回:“且 袁 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 山 东非公有也。”

⒊ 称 太行山 以东地区。

《史记·晋世家》:“冬十二月, 晋 兵先下 山 东。”
唐 杜甫 《洗兵行》:“中兴诸将收 山 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仇兆鳌 注:“山 东, 河 北也。 安禄山 反,先陷 河 北诸郡。”
明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三》:“《义儿李存孝传》:晋 已得 泽潞,岁出 山 东,与 孟方立 争 邢、洛、磁。《死事·张源德传》:晋 已先下全 燕,而 镇 定 皆附于 晋,自 河 以北、 山 以东皆归 晋。此‘山东’谓 太行山 之东,即以 河 北为 山 东也。”

⒋ 汉 时称古 齐 鲁 地区。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山东》:“汉 时亦有称 齐 鲁 为 山 东者,如《酷吏传》:‘御史大夫 宏 曰:臣居 山 东,为小吏时, 寧成 为 济南 都尉。’《儒林传》:‘ 伏生 教 齐 鲁 之间,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 山 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则 齐 鲁 之号‘山东’,非无因矣。”

⒌ 省名。因在 太行山 以东,故称。 唐 属 河南 河北 道, 宋 属 京东路,金 改 京东路 为 山东路,明 置 山东布政使司,清 至今相沿称 山东省。


国语词典

山东 [shān dōng]

⒈ 省名。参见「山东省」条。

⒉ 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

《战国策·赵策二》:「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

⒊ 太行山以东。

唐·章砀〈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⒋ 古亦指华山以东。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山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2.
      万里挑一释义:一是形容在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的,即为精粹,出内拔萃。 也有山东婚俗,在威海地区为盛行,又以文登、乳山、荣成三市最盛,简言之就是男方家给姑娘家的嫁妆必须是一万零一元人民币,根据其数目称之为万里挑一。
    • 3.
      万里释义:万里(191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4.
      丈人峯释义:⒈亦作“丈人山”。山峰名。在四川省青城山。⒉山峰名。在山东省泰山。
    • 5.
      三益释义:⒈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晋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宋苏轼《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⒉借指良友。⒊指梅、竹、石。
    • 6.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7.
      不丹释义:亚洲喜马拉雅山东段王国。北与中国接壤,南与印度交界。面积47000平方公里。人口1442000(1990年)。首都廷布。
    • 8.
      不可同年而语释义:见“不可同日而语”。汉 贾谊《过秦论》:“试使 山东 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 孝文帝 者,不可同年而语矣。”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故摘果於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
    • 9.
      东原释义:古地区名。相当今 山东 运河 以西,汶水 下游一带。
    • 10.
      东吕乡释义:古地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日照县 西。相传为 周 初 姜尚 的故里。
    • 11.
      东岳释义:⒈亦作“东岳”。指泰山。在今山东省境。又名岱宗、岱岳,或省称岱。⒉见“东岳”。
    • 12.
      东州逸党释义:宋 时人对 范讽 及其追随者的称呼。《宋史·范讽传》:“ 讽 类旷达,然捭闔图进,不守名检,所与游者輒慕其所为,时号‘东州逸党’。 山东 人 颜太初 作《逸党诗》刺之。”
    • 13.
      东平释义:⒈地名。在今山东省。⒉指汉刘苍。因其封东平王,故称。
    • 14.
      东方朔释义:(前154—前 93)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东北)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诙谐善辩,常以机智语 言向武帝进谏。以汉赋闻名于世。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平乐观猎赋》等。
    • 15.
      东海关释义:清 代税关之一,同治 二年设,在今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半岛。《清史稿·食货志六》:“﹝ 宣统 ﹞三年,更定 东海关 各口税则为值百抽二五。”
    • 16.
      东蒙释义:⒈山东省蒙山的别称。因在鲁东,故名。⒉陕西省终南山山峰名。⒊道家指东海仙境中的山。
    • 17.
      东莱释义:⒈古地名。《国语·齐语》:“通 齐国 之鱼盬于 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韦昭 注:“东莱,齐 东夷也。”按,在今 山东省 北胶河 以东。⒉宋 诗人 吕本中,字 居仁,著有《东莱先生诗集》;宋 哲学家、文学家 吕祖谦,字 伯恭,著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宋 叶适《陈伯明建读书堂于仙都岩余为作<仙都行>以坚其成》:“东莱、龙川 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此指 吕祖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杂篇下》:“东莱 之 吕,前 居仁,后 伯恭。”
    • 18.
      东营市释义:在山东省北部、黄河南侧,东临莱州湾,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1982年设市。人口649万(1993年)。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胜利油田指挥部设此。建有石油大学。
    • 19.
      东郡释义:⒈郡名。秦 置,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景湣王 元年,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领 袞州 刺史。”唐 韩愈《龊龊》诗:“河 堤决 东郡,老弱随惊湍。”⒉泛指京师以东诸郡。唐 杜甫《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⒊特指 夷陵郡。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
    • 20.
      东邦释义:⒈古代泛指齐鲁(相当今山东省)地区。⒉指日本。在我国之东,故称。

山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贯道释义:会道门之一。起源于 山东。初名“东震堂”,后 路中一 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 路 死后,由 张光璧 继承。抗 日 战争期间,张 投靠 日本 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 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周立波《诸葛亮会》:“咱们得时刻留心,抓了这些,说不定还有。碰到形迹可疑的人,得赶紧报告。他们闹一贯道,什么道门的,都是遮眼法。”
    • 2.
      万里挑一释义:一是形容在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的,即为精粹,出内拔萃。 也有山东婚俗,在威海地区为盛行,又以文登、乳山、荣成三市最盛,简言之就是男方家给姑娘家的嫁妆必须是一万零一元人民币,根据其数目称之为万里挑一。
    • 3.
      万里释义:万里(191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4.
      丈人峯释义:⒈亦作“丈人山”。山峰名。在四川省青城山。⒉山峰名。在山东省泰山。
    • 5.
      三益释义:⒈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晋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宋苏轼《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⒉借指良友。⒊指梅、竹、石。
    • 6.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7.
      不丹释义:亚洲喜马拉雅山东段王国。北与中国接壤,南与印度交界。面积47000平方公里。人口1442000(1990年)。首都廷布。
    • 8.
      不可同年而语释义:见“不可同日而语”。汉 贾谊《过秦论》:“试使 山东 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虽迟速安危小异,然比之常静无心终始不悔如 孝文帝 者,不可同年而语矣。”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故摘果於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
    • 9.
      东原释义:古地区名。相当今 山东 运河 以西,汶水 下游一带。
    • 10.
      东吕乡释义:古地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日照县 西。相传为 周 初 姜尚 的故里。
    • 11.
      东岳释义:⒈亦作“东岳”。指泰山。在今山东省境。又名岱宗、岱岳,或省称岱。⒉见“东岳”。
    • 12.
      东州逸党释义:宋 时人对 范讽 及其追随者的称呼。《宋史·范讽传》:“ 讽 类旷达,然捭闔图进,不守名检,所与游者輒慕其所为,时号‘东州逸党’。 山东 人 颜太初 作《逸党诗》刺之。”
    • 13.
      东平释义:⒈地名。在今山东省。⒉指汉刘苍。因其封东平王,故称。
    • 14.
      东方朔释义:(前154—前 93)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东北)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诙谐善辩,常以机智语 言向武帝进谏。以汉赋闻名于世。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平乐观猎赋》等。
    • 15.
      东海关释义:清 代税关之一,同治 二年设,在今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半岛。《清史稿·食货志六》:“﹝ 宣统 ﹞三年,更定 东海关 各口税则为值百抽二五。”
    • 16.
      东蒙释义:⒈山东省蒙山的别称。因在鲁东,故名。⒉陕西省终南山山峰名。⒊道家指东海仙境中的山。
    • 17.
      东莱释义:⒈古地名。《国语·齐语》:“通 齐国 之鱼盬于 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韦昭 注:“东莱,齐 东夷也。”按,在今 山东省 北胶河 以东。⒉宋 诗人 吕本中,字 居仁,著有《东莱先生诗集》;宋 哲学家、文学家 吕祖谦,字 伯恭,著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宋 叶适《陈伯明建读书堂于仙都岩余为作<仙都行>以坚其成》:“东莱、龙川 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此指 吕祖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杂篇下》:“东莱 之 吕,前 居仁,后 伯恭。”
    • 18.
      东营市释义:在山东省北部、黄河南侧,东临莱州湾,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1982年设市。人口649万(1993年)。为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胜利油田指挥部设此。建有石油大学。
    • 19.
      东郡释义:⒈郡名。秦 置,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景湣王 元年,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领 袞州 刺史。”唐 韩愈《龊龊》诗:“河 堤决 东郡,老弱随惊湍。”⒉泛指京师以东诸郡。唐 杜甫《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⒊特指 夷陵郡。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
    • 20.
      东邦释义:⒈古代泛指齐鲁(相当今山东省)地区。⒉指日本。在我国之东,故称。

山东造句

1.自古以来,山东省梁山就盘龙卧虎,世代出英才。

2.这些散文写得风格秀丽,如美女簪花,没想到作者竟是个山东大汉!

3.山东的农民兄弟也自发地不远千里冒着艰难险阻赶来了。

4.山东高考现场,考场外家长迫不及待。

5.这些来自山东的商人都希望自己能长命富贵。

6.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7.那天我太幸运了,在山东蓬莱用摄像机拍到了海市蜃楼的影像。

8.醉翁之意卟在酒,在乎山东水之间也。

9.其首选精致的猪肘子肉、山东大枣都为上乘原料,二者合烹为肴,相得益彰。

山东(shand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山东是什么意思 山东读音 怎么读 山东,拼音是shān dōng,山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山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