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的意思
zhěndàidàn

枕戈待旦

简体枕戈待旦
繁体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注音ㄓㄣˇ ㄍㄜ ㄉㄞˋ ㄉㄢ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ěn,(1)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组词】:枕头。落(lào )枕。枕席。(2)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组词】:枕戈待旦。枕藉(纵横相枕而卧)。(3) 垫着。【例句】:枕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枕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gē,(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例句】:干(gān)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2) 姓。

dài dāi,(1) 等,等候。【组词】:待到。待旦。拭目以待。(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组词】: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例句】: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 停留,逗留,迟延。【例句】:你待一会儿再走。

dàn,(1) 早晨。【组词】:旦暮。通宵达旦。枕戈待旦。(2)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例句】:旦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3)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组词】:老旦。花旦。(4)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基本含义

形容时刻准备战斗或守夜的状态。

枕戈待旦的意思

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1. 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

[maintain combat readiness;]

枕戈待旦 引证解释

⒈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
《旧唐书·郑畋传》:“畋 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张史和战异议》:“境土未还,园陵未肃,此诚枕戈待旦思报大耻之时也。”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夏公命将》:“上厪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
《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国语词典

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⒈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时时警惕,准备作战,不敢安睡。

《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常备不懈

醉生梦死


枕戈待旦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常备不懈释义: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枕戈待旦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醉生梦死释义:像喝醉了酒和在睡梦中一样,糊里糊涂地生活着。

枕戈待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鞭先着释义:晋 刘琨 少负志气,与 祖逖 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 ”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清 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得脱穹廬似脱圍,一鞭先著喜公歸。”
    • 2.
      方州释义:⒈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淮南子·览冥训》:“背方州,抱圆天。”高诱 注:“方州,地也。”亦指域内。《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清 陈梦雷《华岩岭》诗:“五岳峙方州,臺峰争鼎闢。”⒉指帝都。《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李周翰 注:“方州,帝都也。”⒊指州郡。唐 王维《责躬荐弟表》:“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宋 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帝王讳名……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⒋指州郡长
    • 3.
      枕戈以待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4.
      枕戈待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旦:天亮。
    • 5.
      枕戈达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6.
      破釜沈舟释义:《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明 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王逋《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明 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計左
    • 7.
      祖生鞭释义: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指 祖逖)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枕戈待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鞭先着释义:晋 刘琨 少负志气,与 祖逖 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 ”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清 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得脱穹廬似脱圍,一鞭先著喜公歸。”
    • 2.
      方州释义:⒈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淮南子·览冥训》:“背方州,抱圆天。”高诱 注:“方州,地也。”亦指域内。《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清 陈梦雷《华岩岭》诗:“五岳峙方州,臺峰争鼎闢。”⒉指帝都。《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李周翰 注:“方州,帝都也。”⒊指州郡。唐 王维《责躬荐弟表》:“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宋 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帝王讳名……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⒋指州郡长
    • 3.
      枕戈以待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4.
      枕戈待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旦:天亮。
    • 5.
      枕戈达旦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 6.
      破釜沈舟释义:《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明 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王逋《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明 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計左
    • 7.
      祖生鞭释义: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指 祖逖)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枕戈待旦造句

1.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

2.大战一触即发,将士们枕戈待旦,一刻也不敢松懈。

3.为了踢好这场足球赛,队员们纷纷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4.得到敌寇将要来犯的情报后,乡亲们枕戈待旦,决心痛击敌人。

5.因为战况相当吃紧,战士们就在壕沟中枕戈待旦,相当辛苦。

6.兵士们枕戈待旦,时刻筹备杀敌。

7.这支英雄舰队,枕戈待旦,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

8.严阵以待的近义词是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9.我军枕戈待旦等待冲锋号响。

10.全球枕戈待旦最好的编制,就是打疫苗预防针。

11.她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她可以伺机下手,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是什么意思 枕戈待旦读音 怎么读 枕戈待旦,拼音是zhěn gē dài dàn,枕戈待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枕戈待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