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才 [shí cái]
1. 谓有真实才能的人。
3. 真实的才能。
实才 引证解释
⒈ 谓有真实才能的人。
引《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叙,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科举为党议发策》:“今日欲得实才,必当出於博洽者,其止於诵习而已乎?抑为经史学乎?”
⒉ 真实的才能。
引《新唐书·选举志上》:“永隆 二年,考功员外郎 刘思立 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
实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协意释义:⒈合成一种意义。宋 徐度《却扫编》卷中:“掌兵则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则纯诚、顺化。每以二字协意,或造或因,取为美称。”⒉犹同心。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明 沉德符《野获编·日本》:“丁 为此谋,与勘事科臣 徐涵碧 者协意。”
- 2.
实才释义:⒈谓有真实才能的人。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叙,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科举为党议发策》:“今日欲得实才,必当出於博洽者,其止於诵习而已乎?抑为经史学乎?”⒉真实的才能。《新唐书·选举志上》:“永隆 二年,考功员外郎 刘思立 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
- 3.
秃角犀释义:脱角的犀牛。 犀牛以角为贵,脱角则仅存其名而无实用。后因以之嘲讽徒有其名而无真实才能的人。
- 4.
薄伐释义:⒈征伐;讨伐。 《诗·小雅·出车》:“赫赫 南仲,薄伐 西戎。”《晋书·孙楚传》:“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而城池不守。”清 吴伟业《滇池铙吹》之三:“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⒉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簿”。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敍,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⒊犹敲击。《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熠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
- 5.
衡鉴释义:⒈见“衡鑑”。⒉亦作“衡鉴”。衡器和镜子。比喻准绳、楷模。宋 范仲淹《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鑑也。衡鑑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宋 司马光《上宋侍读书》:“伏惟执事体纯明以立质,积学问以广德……诚荐绅之表的,后进之衡鑑也。”⒊品评;鉴别。宋 陆游《南唐书·伍乔传》:“及覆考牓出,乔 果为首,洎、贞观 次之,时称主司精於衡鑑。”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明 李东阳《送傅曰会还新喻二十韵》:“岁月供铅槧,交情识佩刀。
- 6.
过得硬释义:谓经得起严格的考验或检验。 方之 《内奸》:“证明材料只有写事实才过得硬,怀疑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写了也无用。”《小说选刊》1981年第2期:“ 郑亚 原在某部雷达站工作,刻苦自修了 英 、 法 、 德 、 西 四门外语,都达到了过得硬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