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杖家 杖家的意思
zhàngjiā

杖家

简体杖家
繁体
拼音zhàng jiā
注音ㄓㄤˋ ㄐㄧ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àng,(1) 扶着走路的棍子。【组词】:手杖。拐杖。(2) 泛指棍棒。【组词】:擀面杖。禅杖。(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组词】:杖脊。(4) 古同“仗”,恃,凭倚。

jiā jia jie,(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组词】:回家。老家。安家。(3) 居住。【例句】:“可以家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组词】: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组词】:家畜。家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组词】:酒家。农家。(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组词】: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8) 学术流派。【组词】: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组词】:一家人家。(10) 姓。(1) 词尾,指一类的人。【组词】:老人家。(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1) 词尾,同“价”。【组词】:整天家。成年家。

基本含义

指一个家庭中只有老年人,没有年轻人。

杖家的意思

杖家 [zhàng jiā]

1.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杖家 引证解释

⒈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

《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杖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杖乡释义:⒈《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陈长生 ﹞《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⒉代指六旬老人。唐玄宗《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杖家”。
    • 2.
      杖家释义:谓拄杖行于家。 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 3.
      杖国释义:《礼记·王制》:“七十杖於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唐 上官仪《代刘幽州请致仕表》:“钟漏已殫,齿歷云暮,杖国之年斯及,夜行之惧载深。”参见“杖家”。
    • 4.
      杖朝释义:《礼记·王制》:“八十杖於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 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於朝。”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清 赵翼《初用拐杖》诗:“我年届杖朝,卅载林下叟。”参见“杖家”。

杖家(zhangj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杖家是什么意思 杖家读音 怎么读 杖家,拼音是zhàng jiā,杖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杖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