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本真 本真的意思
běnzhēn

本真

简体本真
繁体
拼音běn zhēn
注音ㄅㄣˇ ㄓ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zhēn,(1)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组词】: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2) 确实,的确。【组词】:真好。真正。真切。(3) 清楚,显明。【组词】:看得真。咬字很真。(4) 本性,本原。【组词】:纯真。天真。(5) 人的肖像。【例句】:传(chuán )真。写真。(6) 汉字的楷书。【组词】:真字。真书。真草隶篆。(7)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本质、真实的品质。

本真的意思

本真 [běn zhēn]

1. 本源;真相;本来面貌。

掩盖本真。

[ the real look; ]

2. 〈方〉:纯洁真诚。

为人本真。

[ single and sincere; ]

本真 引证解释

⒈ 犹正道,准则。

汉 扬雄 《<法言>序》:“事有本真,陈施於意,动不克咸,本诸身。譔《修身》。”

⒉ 真实情况;本来面目。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十四》:“古民陈诗以观民风,审乐以知时政。诗若乐,语言声音耳,而可用以察休戚得失者,事情之本真在焉。”
《朱子语类》卷一二六:“盖道、释之教皆一再传而浸失其本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至於记録他人之言,岂可过加润色而失其本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臣者,探本真以奉君,过言有诛,矧旁饰躗言?故慎毋借言矣。”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正谊堂文集四十卷》:“且其所刊布儒先之书数十种,悉经删节,多失本真。”

⒊ 犹天性,本性。

明 宋濂 《报恩说》:“爱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颠倒错繆,丧其本真。”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天之生圣人也,大抵以刚直葆其本真。其回枉柔靡者,常滑其自然之性,而无以全其纯固之天。”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他又坐下了,咬紧着牙齿想要再一度努力恢复他的本真。”

⒋ 质朴。

周立波 《曾五喜》:“他为人本真、稳重,性情和睦,在生产上总是亲自带头干,并且吃得苦。”


本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真性释义:⒈指人的纯真的本性。⒉真的(区别于表面上像而实际上不是的):真性霍乱。
    • 2.
      本来释义:⒈属性词。原有的:本来面貌。本来的颜色。⒉原先;先前:他本来身体很瘦弱,现在很结实了。我本来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⒊表示理所当然:本来就该这样办。

本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剗剔释义:删除,剔除。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引》:“余窃慨之,殷忧暇日,紬绎简书,採摭异同,参伍今昨,剗剔诬伪,泝遡本真,汇为一编。”
    • 2.
      嬾散释义:怠惰散漫。 金 王渥《游蓝田》诗:“蹇予嬾散本真性,临水登山此生足。”明 焦竑《焦氏笔乘·宏甫书高尚册后》:“且吾闻 宏甫氏,嬾散不事生产作业。”清 许光治《天净沙》曲:“老渔归也,春来嬾散生涯。”
    • 3.
      抱朴守真释义:守着朴素的内心和本真。意谓清心寡欲,不受物欲诱惑。
    • 4.
      抱朴寡欲释义:抱:保;朴:朴素;寡:少。守其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
    • 5.
      本朴释义:本真,本来面目。
    • 6.
      本真释义:⒈原来的面目;本相;本性:恢复本真。 ⒉符合本色而真实:为人本真。
    • 7.
      泝溯释义:亦作“泝遡”。 推求,索源。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引》:“余窃慨之,殷忧暇日,紬绎简书,採摭异同,参伍今昨,剗剔诬伪,泝遡本真,滙为一编。”清 周亮工《<袁周合刻稿>序》:“予与 圣衣 同邑里,与 仍叔 为二十年旧交,既能泝溯一原,而两美必合。”
    • 8.
      碑学释义:⒈研究考订碑刻源流、时代、体制、拓本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也称碑版学。⒉崇尚碑刻的书派,与“帖学”相对。
    • 9.
      训説释义:训释解说。三国 魏 曹操《<孙子>序》:“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説,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宋 程洵《锺山先生行状》:“然先生读书不务多为训説,独尝著论《论西铭解》、《义山窗业》书数篇而已。”章炳麟《文学总略》:“世人以‘经’为‘常’,以‘传’为‘转’,以‘论’为‘伦’,此皆后儒训説,非必覩其本真。”
    • 10.
      讹缺释义:亦作“讹闕”。亦作“譌缺”。错误、残缺。《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讹闕”。宋 陆游《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元 袁桷《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清 朱珪《<雁门集>序》:“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
    • 11.
      返本释义:⒈复归本真。⒉指恢复原来状态。⒊翻本,赢回赌本。
    • 12.
      还真释义:⒈还归本真。唐 孟郊《隐士》诗:“本末一相返,漂浮不还真。”明 何景明《吕公祠》诗:“马上十年元是梦,世间何处可还真?”⒉指死亡。明 唐顺之《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之一:“试料还真后,谁为倚户人。”
    • 13.
      阙逸释义:亦作“闕佚”。 亦作“闕軼”。残缺散失。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闕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 赵穆《<归潜志>跋》:“辽 金 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闕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清 顾炎武《日知录·王》:“至 驪山 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闕軼。”清 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闕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 14.
      阴生释义:去世了的人的生日。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 刘雨生 抬起眼睛,看着他,本本真真地说道。”
本真是什么意思 本真读音 怎么读 本真,拼音是běn zhēn,本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本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