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 [xiān zǔ]
1. 称已故的祖父;祖先。
英[deceased grandfather; ancestry;]
先祖 引证解释
⒈ 祖先。
引《书·多士》:“乃命尔先祖 成汤 革 夏,俊民甸四方。”
《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史记·田单列传》:“田单 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先祖 靖侯 戒子姪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之推 九世祖名 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⒉ 称已故的祖父。
引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因先君见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於举业。”
国语词典
先祖 [xiān zǔ]
⒈ 称谓。称已死的祖父。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贫僧初行,见本宅土地,恰遇宅上先祖绣衣公。」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于举业。」
⒉ 宗祖、祖先。
引《尚书·多士》:「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
《礼记·月令》:「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
先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本释义:⒈三个根本。 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⒉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⒊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⒋三个本源。
- 2.
上祖释义:⒈先祖。唐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公讳 戎,字 元夫。其上祖 懿,为 晋 安西将军,实始居 河东。”《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员外 道:‘罢,罢,这样媳妇,久后必被败坏门风,玷辱上祖!’”⒉先祖师。前蜀 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诗之一:“十万里到此,辛勤詎可论。唯云吾上祖,见买 给孤园。”⒊尊崇父祖。上,通“尚”。《左传·文公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 禹 不先 鯀,汤 不先 契,文 武 不先 不窋。宋 祖 帝乙,郑 祖 厉王,犹上祖也。”
- 3.
上香释义:是人与神佛、圣尊或先祖的一种沟通方式,又有自然清静的作用,其历史由来已久。
- 4.
下武释义:谓有圣德能继先王功业。《诗·大雅·下武》:“下武维 周,世有哲王。”郑玄 笺:“下,犹后也……后人能继先祖者,维有 周 家最大。”北周 庾信《贺新乐表》:“伏维皇帝,以下武嗣兴,中阳继业。”宋 苏轼《元佑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我享维天,下武式 文王 之典,大孝严父,孔子 谓 周公 其人。”
- 5.
不窋释义:姬姓,华夏族,后稷(姬弃)之子1、夏朝太康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
- 6.
严配释义:谓祭天时以先祖配享。 语本《孝经·圣治》:“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南朝 梁 王屮《头陀寺碑文》:“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服。”《隋书·炀帝纪上》:“朕获奉祖宗,钦承景业,永惟严配,思隆大典。”宋 王禹偁《谢加上柱国表》:“今者伏遇皇帝陛下,躬修禋祀,严配祖宗,率由旧章。”
- 7.
九方姓释义:单一渊源:源于隗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九方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名叫皋的人,以四处砍柴卖菜为生,人们都称他为“九方皋”。
- 8.
九方歅释义:九方姓氏者,出自春秋时期秦国九方皋;其后裔子孙继承先祖“九方”称号为姓氏,是称为九方氏。
- 9.
乱色释义:⒈妖媚的姿色。《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太平广记》卷三七三引《慕异记·杨祯》:“承先祖之明德,禀炎上之烈信,故奸声乱色,不入於心。”⒉纷繁的颜色。《汉武帝内传》:“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清辉,灵眸絶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 10.
五王姓释义:复姓,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田齐国王族之后,属于以先祖官爵称谓为氏。
- 11.
五腊释义: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的合称。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先祖。
- 12.
人神释义:⒈先祖的神灵。 《后汉书·隗嚣传》:“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南史·宋武帝纪》:“宗祀絶饗,人神无位。”⒉人与神。汉 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洽,羣臣之序既肃。”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南史·宋武帝纪》:“人神协祉,岁月滋著。”
- 13.
倾背释义:逝世,去世。多指长辈。《魏书·北海王元详 传》:“北海 叔奄至倾背,痛慕抽慟,情不自任。”宋 苏轼《与蒲诚书》:“近得 山南 书,报伯母於六月十日倾背。伯父之丧未及一年,而灾祸仍重如此,何以为心!”明 宋濂《张氏图谱序》:“邇者先祖又倾背矣。痛念世德弗昭,家牒不脩,皆无以示远,爰辑为一书。”
- 14.
先妣释义:先祖之母;亡母。
- 15.
党人碑释义:宋哲宗 元祐 元年,司马光 为相,尽废 神宗 熙宁、元丰 间 王安石 新法,恢复旧制。绍圣 元年 章惇 为相,复 熙丰 之制,斥 司马光 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 崇宁 元年 蔡京 为宰相,尽复 绍圣 之法,并立碑于 端礼门,书 司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明 何景明《寄李郎中》诗:“海内竞传《高士传》,朝廷谁诉党人碑。”柳亚子《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参阅《宋史·徽宗纪》、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等
- 16.
公晳姓释义: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公皙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 17.
冢子释义:⒈长子。《礼记·内则》:“父没母存,冢子御食。”郑玄 注:“御,侍也,谓长子侍母食也。”《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 皇唐 旧臣,公侯冢子。”宋 陈亮《先祖府君墓志铭》:“是生我祖,讳 益,字 进之,为冢子。”⒉指嫡系继承人。章炳麟《释戴》:“寄于儒名,更宾 老聃,以 孟軻 为冢子,斯所谓寓言哉。”
- 18.
冬日姓释义: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赵衰,属于以先祖品行称谓为氏。
- 19.
升祔释义: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伏请升祔太庙,以时配享。”清 恽敬《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今皇帝 嘉庆 四年,高宗 升祔礼成,覃恩海内。”《清史稿·宣宗纪一》:“戊寅,仁宗睿皇帝、孝淑睿皇后 升袝太庙。己卯,以升祔礼成,颁詔天下,覃恩有差。”
- 20.
南伯姓释义:南伯姓源于芈姓,出自先秦时期的楚国术士南伯,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得姓始祖: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