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野路 野路的意思

野路

简体野路
繁体
拼音yě lù
注音ㄧㄝˇ ㄌ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ě,(1) 郊外,村外。【组词】: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2) 界限,范围。【组词】:分野。视野。(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组词】:朝野。下野。在野。野史。(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组词】:野蛮。粗野。(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组词】:野心。(6) 不受约束。【例句】:心玩儿野了。(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组词】:野生。野兽。野味。野花。野菜。

lù,(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组词】: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组词】: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ù)。(3) 方面,地区。【组词】:外路货。各路人马。(4) 种类。【组词】:一路货色。(5) 大,正。【例句】:“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组词】:筚路。乘路。(7) 姓。

基本含义

指没有经过修整或规划的路,也比喻没有经过教育或训练的人。

野路的意思

野路 [yě lù]

1. 村野间道路。

2. 邪道,非正统的行径。

4. 喻不正当的行径。

野路 引证解释

⒈ 村野间道路。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铭》:“堤梁似堰,野路疑村。”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诗:“野路东流水,空山岁暮云。”

⒉ 邪道,非正统的行径。参见“野路诗”。

明 袁宗道 《论文上》:“空同(李梦阳 )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駡为野路恶道。”

⒊ 喻不正当的行径。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那少妇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丑,为家门之玷。”


野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负杖释义:倚杖;扶杖。《礼记·檀弓下》:“公叔禺人 遇负杖入保者息。”郑玄 注:“见走辟 齐 师将入保,罢倦加其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晋 刘琨《答卢谌诗》序:“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唐 王绩《游仙诗》之三:“结衣寻野路,负杖入山门。”清 归庄《跋先君赠沉翁诗》:“回思先君负杖逍遥之年,已閲二纪,所勒铭之杖,亦久失之,惟诗卷长留天地间耳。”
    • 2.
      贩人释义:商贩。 元 何中《新淦畈步作》诗:“隔县贩人争野路,迎年姹女试新衣。”
    • 3.
      野路子释义:野路子yělùzi口语,指的是非科班出身的,非正规的。
    • 4.
      野路诗释义:与传统的诗旨诗法相背的诗。 明 代对公安派诗的贬称。明 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而剽窃成风,万口一响,诗道寝弱。至於今市贾佣儿,争为謳吟,递相临摹,见人有一语出格,或句法事实非所曾见者,则极詆之为野路诗。”
    • 5.
      野蹊释义:犹野路。
    • 6.
      马唐释义:亦称“马饭”。即莸草。俗名蟋蟀草。一年生草本。叶片线形至披针形,夏季抽穗。多生于荒野路旁和农田间,分布极为广泛,为一种优良的秋季牧草。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莸》﹝释名﹞引 陈藏器 曰:“马食之如餹、如饭,故名马唐、马饭。”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百草·莸草》引作“马餹”。

野路(ye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野路是什么意思 野路读音 怎么读 野路,拼音是yě lù,野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野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