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氲 [fēn yūn]
1. 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盛貌。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比喻心绪缭乱。云雾朦胧貌。
氛氲 引证解释
⒈ 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引《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⒉ 盛貌。
引《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氛氲,盛貌。”
唐 李峤 《宝剑篇》:“淬緑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云犹靉靆,欲晴花气渐氛氲。”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马中林树,烟靄何氛氲。”
⒊ 云雾朦胧貌。
引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唐 王维 《山行遇雨》诗:“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红雾散,綺窗画阁青氛氲。”
⒋ 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引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
唐 无可 《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⒌ 比喻心绪缭乱。
引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国语词典
氛氲 [fēn yūn]
⒈ 茂盛、丰盛。
引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⒉ 香气很浓的样子。
⒊ 吉祥之气。
引《广韵·上平声·文韵》:「氛氲,祥气。」
氛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宗祏释义: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 原繁 ﹞对曰:‘先君 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孔颖达 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於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於石室。”南朝 陈 沉初明《陈武帝哀策文》:“铭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仪於清庙,附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鬱氛氲於宗祏。”《新唐书·高郢传》:“代宗 为太后营 章敬寺,郢 以白衣上书諫曰:‘……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殫万人之力,邀一切之
- 2.
棼煴释义:氛氲。气和盛貌。
- 3.
玉镜释义:⒈玉磨成的镜子。《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白虎橦,自製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唐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鈿。”⒉比喻清明之道。《尚书帝命验》:“桀 央玉镜,用其噬虎。”郑玄 注:“玉镜喻清明之道。”南朝 梁简文帝《奉请上开讲启》:“玉镜宸居,金轮驭世。”唐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秦帝 沦玉镜,留侯 降氛氲。”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今年既是 欧阳修 主考,此人玉镜高悬,冰壶朗照,二子定为首荐,诸君亦合同登。”⒊比喻明月。唐 张子
- 4.
绮楼释义:华美的楼阁。唐 韦应物《拟古诗》之四:“綺楼何氛氲,朝日正杲杲。”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禁歌妓》:“国初 临川 人 揭轨 以举明经至京,宴南市楼。有诗云:‘詔出金钱送酒罏,綺楼胜会集文儒。’”
- 5.
荦确释义:⒈亦作“犖硞”。 亦作“犖埆”。亦作“犖嶨”。怪石嶙峋貌。唐 韩愈《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唐 韩愈 孟郊《纳凉联句》:“炎湖度氛氲,热石行犖硞。”王伯大 音释:“硞音确。”宋 苏辙《墨竹赋》:“山石犖埆,荆棘生之。”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石鼓》:“何物犖确蟠素壁?云是石鼓流遗踪。”清 段松岑《灵岩神宝寺访碑》诗:“犖嶨復犖嶨,驀山履絶壑。”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循山石犖确而行,得一洞。”⒉坚硬貌。明 沉德符《野获编·外国·夷人市瓷器》:“试投之犖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
- 6.
霞色释义:⒈云霞的颜色。唐 孟浩然 《舟中晓望》诗:“坐看霞色晓,疑是 赤城 标。” 唐 陈师穆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诗:“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⒉彩色。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组练辉霞色,霜戟照朝光。”
- 7.
馨逸释义:⒈香气喷溢。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佗同,兰薰麝越,自成馨逸。”⒉形容书画等美妙飘逸。清 郑燮《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王逸少、虞世南 书,字字馨逸,二公皆高年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