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和韵 和韵的意思
yùn

和韵

简体和韵
繁体和韻
拼音hé yùn
注音ㄏㄜˊ ㄩ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yùn,(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组词】:韵白。琴韵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组词】:风韵。气韵。韵味。

基本含义

指音调悦耳,和谐相应。

和韵的意思

和韵 [hé yùn]

1. 谓文雅而有风度。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协。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和韵 引证解释

⒈ 谓文雅而有风度。

《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⒉ 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⒊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国语词典

和韵 [hé yùn]

⒈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诗的韵脚,甚至次第,作诗回赠。其中分有依韵、次韵、用韵三种方式。

清·徐师曾《诗体明辩序说·卷一四·和韵诗》:「按和韵诗有三体:一曰依韵,谓同在一韵中而不去用其字也;二曰次韵,谓和其原韵而先后次第皆因之也;三曰用韵,谓有其韵而先后不必次也。」

⒈ 为文作诗,讲求句中音调或句末韵脚和谐,称为「和韵」。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和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体释义:⒈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⒉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⒊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⒋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
    • 2.
      你唱我和释义:⒈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⒉指用诗词相互酬答。⒊指双方意见相同,互相支持。
    • 3.
      儒韵释义:指儒家的风范和韵致,也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和深邃。 儒,儒家文化。
    • 4.
      全拼释义:全拼是汉语拼音输入法的一种编码方案。通过全拼输入汉字时需要输入汉字的全部拼音(包含声母和韵母,通常不包括音调),击键次数比双拼、简拼多,因此输入效率较低,主要是电脑初学者使用。
    • 5.
      八境释义:指 虔州 八境。宋 孔宗翰 守 虔州 时作《南康八境图》, 苏轼 为之题诗(即《虔州八境图》诗)。 宋 杨万里 《赣守张子智舍人寄诗送酒和韵谢之》:“为爱 东坡 题《八境》,却同 严助 厌 承明 。”
    • 6.
      和均释义:⒈同“和韵”。协调;谐和。⒉同“和韵”。王国维《人间词话》三七:“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均而似原唱;章质夫原唱而似和均,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 7.
      和韵释义:应和他人诗作,用其原韵的叫和韵。包括用韵、次韵、依韵三种。用韵依原韵,而不依其次序。次韵即步韵,依原韵,并依其次序。依韵依原韵,而不依其原字。
    • 8.
      墨韵释义:指文字或书画所蕴含的情趣和韵味;通常特指艺术造诣较高的作品。
    • 9.
      声调释义:⒈也叫字调。 音节的高低升降。如普通话里“朱、竹、煮、住”四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读音高低升降不同,就是声调的不同。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⒉指说话声音的高低。
    • 10.
      声韵释义:⒈音韵(汉字音节中声、韵、调的总称);声音。 ⒉声母和韵母的合称。
    • 11.
      意韵释义:意境和韵味:这首诗作别有一番意韵。
    • 12.
      格律诗释义: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它们每一首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以及某些句子要对仗都有一定的规则。
    • 13.
      樊素释义: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宋 黄庭坚《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明 卓人月《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樊素 司弦。”清 黄遵宪《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醉拭刀鋩辨 正宗。”正宗,日本 铸刀能手。
    • 14.
      横槊释义:⒈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南齐书·垣荣祖传》:“若 曹操、曹丕 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於天下可不负饮食矣。”宋 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餘事。”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将军》:“横槊翩翩,年来竹枝长不按,蛇已变龙看,男儿真不凡。”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诗:“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⒉形容气概豪迈。明 文徵明《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用世已销横槊气,谋身未办买山钱。”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 彭而述 ﹞诗多军中之作。如‘战垒荒城 蒙 段 外
    • 15.
      滴滴释义:⒈一滴一滴。⒉象声词。⒊附着于某些形容词,表示“满量”,含有“很”的意思。常用以形容色、光和韵味的浓郁、充沛。⒋与数词“一”连用表示少量。秧歌剧《锺万财起家》第一场:“打下一滴滴粮食,又叫我那浪荡子男人偷偷摸摸去换了洋烟吃了。”秧歌剧《锺万财起家》第二场:“这难熬下去咧!……有一滴滴烟灰吃吃就好咧!”⒌见“滳滳”。
    • 16.
      用韵释义:⒈即押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⒉和韵的一种。即以原诗韵脚为韵脚,而不按其次序。
    • 17.
      老怀释义:老年人的心怀。宋 杨万里《和萧伯和韵》:“桃李何忙开又零,老怀易感扫还生。”明 阮大鋮《燕子笺·授画》:“骨肉团聚,聊慰老怀。”叶圣陶《穷愁》:“况吾母饮食弗周,度其老怀必有深痛至戚,惟以爱我弥甚,故不我告。”
    • 18.
      膺滂释义:东汉 李膺、范滂 的并称。两人均因党锢被害。后借用为遭受党祸的典实。清 龚鼎孳《秦淮社集白孟新有诗纪事和韵》:“十年兰艾天难问,诸子 膺 滂 事可怜。”清 陈维崧《沁园春·桐川杨竹如刺史招饮剧演党人碑即席有作》词:“叹家世 膺 滂,破巢剩垒;丹青 褒 鄂,硬箭强弓。”
    • 19.
      节律释义:⒈某些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 ⒉诗词等的节奏和韵律。
    • 20.
      设色纸本释义:绘画时敷色,是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

和韵(hey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和韵是什么意思 和韵读音 怎么读 和韵,拼音是hé yùn,和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和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