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刻碑 刻碑的意思
bēi

刻碑

简体刻碑
繁体
拼音kè bēi
注音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è,(1) 雕,用刀子挖。【例句】: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组词】:五点一刻。(3) 时间。【组词】: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组词】: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5) 不厚道。【组词】:刻毒。刻薄。尖刻。苛刻。(6) 同“克”。

bēi, ◎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组词】:石碑。丰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碑拓(tà )。碑帖。碑林。里程碑(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有口皆碑。

刻碑的意思

刻碑 [kè bēi]

1. 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图画将字或画书写或复写于平整的石板(或石壁)上,然后镌刻而成。


刻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主释义:⒈行合于义的霸主。 ⒉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 2.
      书丹释义:刻碑前用朱笔书写碑上的文字,泛指书写碑上的文字。
    • 3.
      刻珉释义:犹刻石。雕刻碑石。珉,美石。
    • 4.
      枣木释义:⒈枣树。《新唐书·五行志二》:“八年六月庚寅,京师大风雨,毁屋飘瓦,人多压死者。丙申,富平 大风,拔枣木千餘株。”⒉指枣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唐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嶧山 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欧、虞、颜、柳 诸家碑,磨翻已坏,名虽尊 唐,实则尊翻变之枣木耳。”
    • 5.
      熹平石经释义:东汉 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 熹平 四年根据 蔡邕 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 光和 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 河南省 偃师县 朱家圪壋村。
    • 6.
      百泉释义:⒈在河北邢台市。有十五个泉群,水量大,水质好,是当地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水源。⒉在河南辉县市。泉水汇聚为巨池。经历代开凿成湖,面积为34万平方米。湖畔遍布亭台楼榭和寺祠院殿。有唐宋以来石刻碑铭。为河南著名风景区。
    • 7.
      碑工释义:碑工,汉语词语,意思是刻碑的匠工
    • 8.
      贞刻释义:指石刻碑铭。
    • 9.
      贞珉释义:石刻碑铭的美称。
    • 10.
      钩勒释义:⒈亦作“钩勒”。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的。一般不分笔势顺、逆或单、复,凡以线条钩画物象轮廓,统称钩勒。⒉指书法中的双钩法。用细线条钩摹一种字体,便于传写存真,或雕刻碑版。⒊指创造象形文字时的刻划方法。⒋指用硃笔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等处打钩划杠,做分段之类的标志。⒌犹描写、刻画。

刻碑(keb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刻碑是什么意思 刻碑读音 怎么读 刻碑,拼音是kè bēi,刻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刻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