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刻符 刻符的意思

刻符

简体刻符
繁体
拼音kè fú
注音ㄎㄜˋ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è,(1) 雕,用刀子挖。【例句】: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组词】:五点一刻。(3) 时间。【组词】: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组词】: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5) 不厚道。【组词】:刻毒。刻薄。尖刻。苛刻。(6) 同“克”。

fú,(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组词】:虎符。符信。符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组词】:符号。音符。(3) 相合。【组词】:符合。言行相符。(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组词】:符咒。护身符。(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组词】: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基本含义

指刻画符咒、绘制符箓。

刻符的意思

刻符 [kè fú]

1. 秦书八体之一。刻于符节上的文字。

刻符 引证解释

⒈ 秦 书八体之一。刻于符节上的文字。今所传《新郪虎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即刻符体。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秦 书有八体……三曰刻符。”
段玉裁 注:“刻符、旛信、摹印、署书、殳书皆不离大篆小篆,而诡变各自为体。”


国语词典

刻符 [kè fú]

⒈ 书体名。秦书八体之一。镌刻在信符上,用以征信。字体多用篆书。因为是用刀刻的,故笔画较为平直。如今传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刻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体释义:秦始皇时定的八种书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大篆、小篆、虫书、隶书是四种字体,刻符、摹印、署书、殳书是由于用途不同而区别的。
    • 2.
      彫虫篆刻释义: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 以之喻词章小技。
    • 3.
      漏刻释义:⒈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⒉顷刻。《汉书·王莽传中》:“捕斩虏 騶,平定东域,虏 知 殄灭,在于漏刻。”《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二年》:“莽 召
    • 4.
      箭刻释义:箭漏的刻度。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漏箭按所刻符号指示时辰。

刻符(ke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刻符是什么意思 刻符读音 怎么读 刻符,拼音是kè fú,刻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刻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