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河南省 河南省的意思
nánshěng

河南省

简体河南省
繁体
拼音hé nán shěng
注音ㄏㄜˊ ㄋㄢˊ ㄕㄥ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é,(1) 水道的通称。【组词】: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河套。河防。(3) 指“银河系”。【组词】:天河。河汉。

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shěng xǐng,(1) 地方行政区域。【组词】:省份。省会。(2) 节约,不费。【组词】:省钱。省事。省吃俭用。(3) 简易,减免。【组词】:省略。省称。省写。(4) 中国古官署名。【例句】:中书省(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5) 古代称王宫禁地。【组词】:省中。省闼(禁中)。(1) 检查。【例句】: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2) 知觉,觉悟。【组词】:省悟。发人深省。(3) 看望父母、尊亲。【组词】:省亲。省视。

河南省的意思

河南省 [hé nán shěng]

1. 别称“豫”。在中国中部、黄河中游。面积16.7万平方千米。人口9108万(1995年)。明代置河南布政使司(省级),清代为河南省。省会郑州。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为华北平原。大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工业较发达。主要有机械、煤炭、石油和纺织等部门。中国重要的产煤省和煤炭输出省。小麦、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国语词典

河南省 [hé nán shěng]

⒈ 省名。因位于黄河之南而得名,为黄河主要水灾区。东界湖北,西界陕西,北界山西、河北。面积约十六万五千平方公里。省会开封。主要农作为小麦。矿产以煤为大宗,太行山麓的六河沟和焦作是最大产地。境内主要交通线有平汉、陇海铁路,交会于郑州。并有开封、洛阳等历史名都,安阳西郊小屯殷墟是商代故都遗址,曾有大批甲骨出土。


河南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亩槐林释义:坐落于河南省延津县国有林场东南部,踞延津县城10公里。
    • 2.
      三十六峯释义:⒈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尽登三十六峯。”唐 高适《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见,三十六峯犹眼前。”⒉指 福建省 崇安县 的 武夷山。郁达夫《闽游滴沥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闽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岭而外,别的就不足道似的。”
    • 3.
      三门峡释义:黄河中游著名峡谷。在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河床中有坚硬的岩石,将水道分成三股急流,北为人门,中为神门,南为鬼门,三门峡由此得名。建有三门峡水利枢纽。
    • 4.
      东亳释义:商汤 故都三 亳 之一。汉 郑玄 以为其故址在今 河南省 荥阳县 境;清 魏源 以为在今 河南省 商丘市 境。参见“三亳”。
    • 5.
      东虞释义:⒈古地名。 禹 即位后封 舜 子 商均 于 虞,古称 东虞,在今 河南省 商丘市 东 虞城县。《穆天子传》卷五:“东虞 曰 兔臺,西虞 曰 櫟丘。”⒉古地名。即 虎牢。本古 东虢国,春秋 时为 郑 邑,后名 成皋。在今 河南省 荥阳市 境内。《穆天子传》卷五载,天子狩猎于此,发现有虎,高奔戎 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 东虞,是为 虎牢”。郭璞 注:“因以名其地也,今 滎阳 成皋县 是。”
    • 6.
      东郡释义:⒈郡名。秦 置,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景湣王 元年,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领 袞州 刺史。”唐 韩愈《龊龊》诗:“河 堤决 东郡,老弱随惊湍。”⒉泛指京师以东诸郡。唐 杜甫《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⒊特指 夷陵郡。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
    • 7.
      东都释义: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商 代指 商丘,在 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以会王之东蒐。”杨伯峻 注:“相土,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 即位,居 商丘。’则,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一说指 帝丘(今 河南省 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西周 指 洛邑,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以为 东都,崇 文 德焉
    • 8.
      丢们释义:河南省尤为常用的方言指兄弟姐妹的意思。
    • 9.
      二崤释义:即 崤山。因 崤山 分为 东崤、西崤,故称。在今 河南省 洛宁县 西北。崤,一作“殽”。
    • 10.
      云浪释义:⒈如云之浪。唐 李商隐《失题》诗:“锦水 湔云浪,黄山 扫地春。”宋 赵以夫《龙山会·四明重阳泛舟月湖》词:“湖光蓝滴透。云浪碎、巧学波纹吹皱。”清 钱谦益《戏题徐元叹所藏锺伯敬茶讯诗卷》诗:“坐听松风沸石鼎,手汲云浪烹新泉。”⒉亭名。宋徽宗 政和 七年筑 万岁山 艮岳(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内东北隅),亭在 艮岳 西 梅渚洲。宋徽宗《艮岳记》:“出关,下平地,有大方沼,中有两洲,东为 芦渚,亭曰 浮阳;西为 梅渚,亭曰 云浪。”宋 李质《艮岳赋》:“矧 梅 芦 之二渚,结 云浪 与 浮阳。”
    • 11.
      五鹿释义:⒈春秋 时地名。 (1)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乞食於野人。”杜预 注:“五鹿,卫 地。”(2)晋 地。即 五鹿墟,又名 沙鹿。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 救 邯郸,围 五鹿。”杜预 注:“五鹿,晋 邑。”⒉指 西汉 五鹿充宗。(1)《汉书·朱云传》载,充宗 通晓 梁立《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
    • 12.
      仙州释义:唐 州名。 在今 河南省 叶县。相传为 东汉 叶县 令 王乔 成仙处。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汝州》:“开元 三年,於县(叶县)置 仙州,以 汉 时 王乔 於此得仙也。二十六年废 仙州,属 许州。其年,又割属 汝州。”参阅《太平广记》卷六。
    • 13.
      仪台释义:⒈古台名。 旧址在今 河南省 虞城县 西南。《史记·魏世家》:“魏惠王 六年,伐取 宋 仪臺。”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作‘义臺’。”司马贞 索隐:“按《年表》作‘义臺’。”⒉泛称行礼仪的高台。元 袁桷《上京杂咏再次韵》之四:“晨起仪臺立,烟青望眼迷。草低鹰侧目,车逼马迴蹄。”清 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二》“虽有义臺路寝”:“樾 谨按:义,徐 音仪,当从之……仪臺犹言容臺。《淮南子·览冥篇》‘容臺振而掩覆’,高 注曰:‘容臺,行礼容之臺’。‘仪’与‘容’异名同实,盖是行礼仪之臺,故曰仪臺也。”
    • 14.
      伊川释义:⒈古地名。指 伊水 所流经的 伊河 流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辛有 适 伊川,见被髮而祭於野者。”杜预 注:“伊川,周 地。伊,水也。”杨伯峻 注:“伊川,伊河 所经之地,当今 河南省 嵩县 及 伊川县 境。”参见“伊水”。⒉宋 程颐 的别号。参见“伊川先生”。
    • 15.
      伊水释义:伊河。在 河南省 西部,源出 栾川县 伏牛山 北麓,东北流,在 偃师县 杨村 附近入 洛河。
    • 16.
      伊汭释义:指 伊水 入 洛水 处。在今 河南省 偃师县。
    • 17.
      伊阳释义:古县名。 在今 河南省 汝阳县。《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南阳》“汝州”:“伊阳县 …… 周 伊川 地,汉 为 陆浑县 地,唐 宋 为 伊阳县 地,明 初为 嵩县 地,成化 十二年,析 嵩县 汝州 地,置今县,属 汝州。”清 姚鼐《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闻去 梁园 超 广武,西登 闕塞 眺 黄河。伊阳 风雨从中出,洛 下山川向北多。”
    • 18.
      伊颍释义:伊水 与 颍水 的合称。位于 河南。亦指两水所流经的地区。颍水 源出 河南省 登封县 嵩山 西南,东南流,汇入 淮河。唐 韩愈《与崔群书》:“僕无以自全活者,从一官於此,转困穷甚,思自放於 伊 潁 之上,当亦终得之。”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求数顷之田於 伊 潁 之上,以待餘年。”参见“伊水”。
    • 19.
      伏牛山释义:河南省西部山脉,为秦岭东段支脉,西北-东南走向,长400公里,为淮河、汉水分水岭。主峰老君山高2192米。
    • 20.
      会盟亭释义:在河南省安阳市洹水公园中,楚项羽与章邯盟于此,章邯求和于项羽,后人作亭其处以致纪念。
河南省是什么意思 河南省读音 怎么读 河南省,拼音是hé nán shěng,河南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河南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