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 [pī yún]
1. 拨开云层。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冲霄。亦以喻得志。
披云 引证解释
⒈ 拨开云层。按, 士龙 为 晋 陆云 字, 云间 人。因曾自称“云间 陆士龙”,故云。
引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明 文徵明 《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 玄度,安得披云见 士龙。”
⒉ 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
引《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
⒊ 冲霄。亦以喻得志。
引唐 薛逢 《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泉。”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锦韉灿烂披云,银鐙荧煌曜日。”
国语词典
披云 [pī yún]
⒈ 拨开云雾。
引《文选·嵇康·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
披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霞岭释义:在 浙江省 西南部,绵延 浙 、 闽 、 赣 边境。 西南接 武夷山 ,东北接 天台山 ,为 钱塘江 、 瓯江 及 闽江 分水岭。主峰 披云尖 在 龙泉县 南。同名山峰在 江山县 南。南端有 仙霞关 ,为 浙 、 闽 交通要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好了,好了,我 阮大鋮 走过这 仙霞岭 ,便算第一功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方才梦见 马士英 被雷击死 台州 山中, 阮大鋮 跌死 仙霞岭 上。” 朱德 《经闽西感怀》诗:“越过 仙霞岭 ,早登 天台山 。”
- 2.
懋绩释义:大功绩;功绩。《晋书·王湛传论》:“虽崇勋懋绩,有闕於旂常,素德清规,足传於汗简矣。”宋 张友正《歙州披云亭记》:“友正 家正此山之下,获游此亭之上,思刊懋绩,輒课庸词。”明 朱鼎《玉镜台记·擒王敦》:“懋绩丰庸,捷书奏九重。”黄远庸《北京之新年》:“秉钧 德薄才鲜,毫无懋绩。”
- 3.
扪虱释义: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 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桓温 见他不凡,问他:我奉天子之命讨逆,“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王猛 说:你不远数千里而来,但“长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百姓还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样,所以不至。桓温 无言以对。见《晋书·王猛传》。后以“捫蝨”形容放达从容,侃侃而谈。唐 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披云睹青天,捫虱话良图。”宋 王禹偁《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阴 幕,汉 鼎入 周 室;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捫蝨。”
- 4.
扪蝨释义: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桓温 见他不凡,问他:我奉天子之命讨逆,“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王猛 说:你不远数千里而来,但“长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百姓还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样,所以不至。桓温 无言以对。见《晋书·王猛传》。后以“捫蝨”形容放达从容,侃侃而谈。唐 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披云睹青天,捫虱话良图。”宋 王禹偁《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阴 幕,汉 鼎入 周 室;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捫蝨。”清
- 5.
披云释义:⒈拨开云层。汉 徐干《中论·审大臣》:“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三国 魏 嵇康《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 披云而下坠。”明 文徵明《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 玄度,安得披云见 士龙。”按,士龙 为 晋 陆云 字,云间 人。因曾自称“云间 陆士龙”,故云。⒉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⒊冲霄。亦以喻得志。唐 薛逢《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
- 6.
披雾释义:见“披云雾”。
- 7.
拨云见日释义: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 比喻冲破黑暗,重见光明。《晋书·乐广传》:“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 8.
灵虬释义:⒈见“灵虯”。 ⒉亦作“灵虬”。虬龙。三国 魏 曹植《矫志》诗:“灵虯避难,不耻污泥。”晋 葛洪《抱朴子·守塉》:“鯈鮒汎滥以暴鳞,灵虯勿用乎不测。”元 杨载《寓长春道院春雨即事呈郑尊师》诗:“灵虯尚有蟠泥迹,老驥寧无越块心。”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饮玉立词龛醉赠润卿》:“不如君驂灵虬我文駟,披云长啸 蓬莱峰。”⒊刻漏上的龙状装饰物。因借指刻漏。《文选·陆倕<新漏刻铭>》:“灵虬承注,阴虫吐噏。”李周翰 注:“虬,龙也……言刻漏之体以龙承之。”唐 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啼。
- 9.
虚想释义:⒈犹悬念。晋 皇甫谧《答辛旷书》:“闻服有素,委心无量。加昔州壤,通门旧仪。虚想之积,过於陵阜。”《南史·王训传》:“初补国子生,问説师 袁昂。昂 曰:‘久籍高名,有劳虚想,乃观容止,若披云雾。’”《隋书·张煚传》:“及 高祖 受禪,钦其德望,以书徵之曰:‘……仪同昔在 周 室,德业有闻,虽云致仕,犹克壮年。即宜入朝,用副虚想。’”⒉指想象或理想。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崇实际,南派崇虚想。北派主力行,南派主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