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抨击 抨击的意思
pēng

抨击

简体抨击
繁体抨擊
拼音pēng jī
注音ㄆㄥ ㄐ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ēng, ◎ 弹(tán )劾。【例句】:抨击(用评论来攻击对方的短处)。抨弹(tán )。

jī,(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组词】:击打。击鼓。击中(zhòng)。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2) 攻打。【组词】: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3) 碰,接触。【组词】:撞击。目击。肩摩毂(gǔ)击(亦作“摩肩击毂”)。

基本含义

指公开批评、严厉指责或猛烈攻击某人或某事物。

抨击的意思

抨击 [pēng jī]

1. 以文章评论来攻击。

作者抨击了法西斯主义。

[ lash out at; ]

2. 用刺痛人的、辛辣的或挖苦人的话攻击。

抨击时弊。

3. 批评性地说出;斥责。

有礼貌地听了十分钟,然后进行抨击。

[ launch; ]

抨击 引证解释

⒈ 用言论攻击或批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巴而思》:“﹝上﹞因目公曰:‘ 巴而思 !臣下有违 太祖 之制、干朕之纪者,汝抨击毋隐。’”
《明史·徐阶传》:“帝恶给事御史抨击过当,欲有所行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黄雅林》:“时有诗文就之商榷,先生輒加抨击。”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面貌,抨击腐朽落后的事物。”


国语词典

抨击 [pēng jī]

⒈ 用言论或文字攻击、纠责他人。

如:「议员们在议会猛烈抨击不当的行政措施。」

打击

推奖 歌颂 称颂 赞颂 揄扬


抨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打击释义:⒈敲打;撞击:打击乐器。⒉攻击;使受挫折:不应该打击群众的积极性。给敌军以歼灭性的打击。
    • 2.
      指责释义:指摘;责备:大家指责他不爱护公物。
    • 3.
      攻击释义:⒈进攻:发动攻击。攻击敌人阵地。⒉恶意指摘:进行人身攻击。
    • 4.
      袭击释义:⒈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袭击敌军右翼。 ⒉比喻突然打击:遭台风袭击。
    • 5.
      进击释义:(军队)进攻;攻击:向敌军进击。富有开拓进击精神。

抨击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揄扬释义:⒈赞扬:极口揄扬。⒉宣扬:揄扬大义。
    • 2.
      歌颂释义:用语言文字赞美颂扬:歌颂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 3.
      称颂释义:称赞颂扬:称颂民族英雄。丰功伟绩,万民称颂。
    • 4.
      赞颂释义:称赞颂扬: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 5.
      颂扬释义:歌颂赞扬:大加颂扬。 颂扬功绩。

抨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释义: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 2.
      严于鈇钺释义: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 3.
      严如鈇钺释义: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 4.
      以古非今释义:非:非难,否定。 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 5.
      伏尔泰释义:(1694—1778)法 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 他的著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有积极影响。但政治思想局限于开明君主制。哲学上,他是不可知论者。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 6.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7.
      八君子释义:明 末 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 等八人,均曾讲学于 东林书院,以文章气节相尚,抨击时政,评论人物,时称“东林八君子”。见《明史·叶茂才传》。
    • 8.
      公安派释义:明 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今属 湖北省)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们的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 9.
      击抨释义:抨击,批评指责。
    • 10.
      刺宋案释义: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11.
      包世臣释义:(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 12.
      卖炭翁释义:诗篇名。 唐代白居易作。写卖炭翁辛苦烧炭却被太监强行贱价收购的经过,揭露当时“宫市”的黑暗横暴,抨击统治者及其爪牙肆意掠夺的罪行。诗中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善用比衬手法。
    • 13.
      开火释义:⒈放枪打炮,开始打仗:前线开火了。⒉比喻进行抨击或开展斗争:向腐败现象开火。
    • 14.
      开顶风船释义:比喻敢于跟困难或险恶的境遇作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抨击错误倾向,开顶风船,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光明日报》(1984年12月8日):“他办事有主意,不怕开顶风船,也不怕丢乌纱帽。”
    • 15.
      弊政释义:有害的政治措施:抨击弊政。 革除弊政。
    • 16.
      弹击释义:⒈弹劾抨击。 ⒉犹敲打。
    • 17.
      弹抨释义:弹劾、抨击。
    • 18.
      弹抵释义:讥弹抨击。
    • 19.
      弹激释义:谓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 20.
      打死虎释义: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抨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释义: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 2.
      严于鈇钺释义:指揭发、指斥、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 3.
      严如鈇钺释义:抨击坏人坏事极其严厉。
    • 4.
      以古非今释义:非:非难,否定。 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 5.
      伏尔泰释义:(1694—1778)法 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 他的著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有积极影响。但政治思想局限于开明君主制。哲学上,他是不可知论者。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 6.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7.
      八君子释义:明 末 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 等八人,均曾讲学于 东林书院,以文章气节相尚,抨击时政,评论人物,时称“东林八君子”。见《明史·叶茂才传》。
    • 8.
      公安派释义:明 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今属 湖北省)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们的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 9.
      击抨释义:抨击,批评指责。
    • 10.
      刺宋案释义:民国初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案件。1913年初,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连续发表竞选演说,抨击袁世凯政府,主张实行议会政治,引起袁的仇视。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刺死宋教仁。由此引发了“二次革命”。
    • 11.
      包世臣释义:(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 12.
      卖炭翁释义:诗篇名。 唐代白居易作。写卖炭翁辛苦烧炭却被太监强行贱价收购的经过,揭露当时“宫市”的黑暗横暴,抨击统治者及其爪牙肆意掠夺的罪行。诗中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善用比衬手法。
    • 13.
      开火释义:⒈放枪打炮,开始打仗:前线开火了。⒉比喻进行抨击或开展斗争:向腐败现象开火。
    • 14.
      开顶风船释义:比喻敢于跟困难或险恶的境遇作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抨击错误倾向,开顶风船,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光明日报》(1984年12月8日):“他办事有主意,不怕开顶风船,也不怕丢乌纱帽。”
    • 15.
      弊政释义:有害的政治措施:抨击弊政。 革除弊政。
    • 16.
      弹击释义:⒈弹劾抨击。 ⒉犹敲打。
    • 17.
      弹抨释义:弹劾、抨击。
    • 18.
      弹抵释义:讥弹抨击。
    • 19.
      弹激释义:谓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 20.
      打死虎释义: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抨击造句

1.老李昨天抨击老王,实际上那不过是夫子自道,我们听了不禁心中暗笑。

2.鲁迅先生一息尚存便秉笔直言,抨击黑暗的现实,指斥部分文人的无耻。

3.我们应该对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猛烈抨击

4.老张常常写文章抨击那些不正之风。

5.一篇好的文章,可以抨击社会的不良风气,文以载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这篇文章对错误观点的抨击有理、有力、有节。

7.这篇评论对某些人分裂祖国的言行作了有力的抨击

8.报纸发表署名文章,抨击所谓的“两国论”。

9.最后,对自由市场与传统经济学的抨击与反击饱含了无尽的哲学意味。

10.各国人民强烈抨击帝国主义者的侵略行经。

11.抨击恶行,表彰善举。

12.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抨击(peng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抨击是什么意思 抨击读音 怎么读 抨击,拼音是pēng jī,抨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抨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