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 [sān quán]
1. 三重泉,即地下深处。多指人死后的葬处。
3. 即三柱星。
三泉 引证解释
⒈ 三重泉,即地下深处。多指人死后的葬处。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晋 张华 《章怀皇后诔》:“杳杳新,下絶三泉。”
《后汉书·黄琼传》:“敢以垂絶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麟图缉謚,定荣辱於三泉。”
⒉ 即三柱星。
引《晋书·天文志上》:“三柱一曰三泉。”
国语词典
三泉 [sān quán]
⒈ 深泉,地下深处。比喻人死后的葬处,犹言九泉。
引《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
三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地市释义:⒈地下城市。指 秦始皇 墓。《魏书·高允传》:“秦始皇 作为地市,下固三泉,金玉寳货不可计数。死不旋踵,尸焚墓掘。”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渭水 贯於天门,驪山 迴於地市。”⒉即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市镇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山市》:“文登 崑嵛山 有山市……东郡 恩县 白马营、茌平 马令庄,皆平原,时於雨后见此异,土人谓之地市。”
- 2.
弥年释义:⒈高年。《逸周书·谥法》:“弥年寿考曰胡。”⒉经年;终年。《后汉书·李固传》:“永和 中,荆州 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 固 为 荆州 刺史。”唐 韦应物《七夕》诗:“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明 归有光《与吴三泉书》:“弥年沉疴,无一日强健。”
- 3.
支郡释义:⒈指 汉 代诸侯国的属郡。《汉书·晁错传》:“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颜师古 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作“枝郡”。⒉唐 末 五代 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始,唐 及 五代 节镇皆有支郡。太祖 平 湖南,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属京,长吏得自奏事,其后大县屯兵,亦有直属京官者,兴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纳 瀚(李瀚)言,詔 邠、寧、涇、原 等州直属京,天下节镇无復领支郡者矣。”
- 4.
沈疴释义:亦作“沉痾”。 亦作“沉痾”。重病;久治不愈的病。南朝 宋 鲍照《自砺山东望震泽》诗:“以此藉沉痾,栖迹别人羣。”唐 权德舆《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以赠》诗:“沉疴结繁虑,卧见书窗曙。”明 归有光《与吴三泉书》之八:“弥年沉痾,无一日强健。”清 龚玉晨《紫姬小传》:“矧余沉疴委顿十餘年,需人娱侍,得此贤孝之媛,而復失之。”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我的姑妈在 杭州 住,我打算到她家去,或者能借天然的美景,疗治我的沉疴。”
- 5.
遥领释义:⒈谓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晋书·桓温传》:“温 至 赭圻,詔又使尚书 车灌 止之,温 遂城 赭圻,固让内録,遥领 扬州 牧。”《新唐书·百官志四下》:“京兆、河南 牧,大都督,大都护,皆亲王遥领。两府之政,以尹主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将帅遥领州镇》:“本朝武臣有遥领郡刺史之职。按 唐 光启 二年二月,王重荣 遣 王建 帅部兵戍 三泉,以 建 遥领 璧州 刺史。将帅遥领州镇自此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祖 或借故把他们调迁,或遥领他职。”⒉谓领兵远出。唐 李频《
- 6.
金棺释义:⒈金饰之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佛泥洹后,天人以新白緤裹佛,以香花供养,满七日,盛以金棺,送出王宫。”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⒉清 代贵妃之棺的尊称。《清会典事例·礼部·陵寝二》:“ 昭陵 ,祭仪皆与 康熙 六十年同。二十二年,奉移 淑嘉皇贵妃 金棺於 孝贤皇后 陵寝安葬。” 徐珂 《清稗类钞·物品·金棺》:“贵妃之棺称金棺。”
- 7.
金雁释义:⒈亦作“金鴈”。金色的雁。⒉筝柱。⒊金铸的雁,帝王陪葬物。事本《汉书·刘向传》:“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水银为江海,黄金为鳬雁。”明夏完淳《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诗:“荆榛古殿铜驼卧,弓剑荒陵金雁哀。”清姚鼐《登黄鹤楼次补山韵》:“一朝金雁瘞吴郡,何殊繐帐临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