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定法 定法的意思
dìng

定法

简体定法
繁体
拼音dìng fǎ
注音ㄉ一ㄥˋ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ng,(1) 不动的,不变的。【组词】: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2) 使不变动。【组词】:定案。定罪。决定。确定。(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组词】:大局已定。(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组词】:心神不定。(5) 确凿,必然的。【组词】:必定。镇定。(6) 预先约妥。【组词】:定计。定情。定货。定做。(7) 姓。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稳定的规则或法则。

定法的意思

定法 [dìng fǎ]

1. 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

3. 规定,成法。

定法 引证解释

⒈ 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除疑定法,咸知所辟。”
《孔丛子·记问》:“若 管仲 之知足以定法,材非 管仲 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周 命维新, 姬公 定法。”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将来怎的个拨弄,怎的个分段,怎的个招佃,怎的个议租,此时定法不是法,你们再听老爷太太的吩咐。”

⒉ 规定,成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第四、第五、第六酘,用米多少,皆候麴势强弱加减之,亦无定法。”
《书·立政》“兹式有慎行” 唐 孔颖达 疏:“治狱必有定法。此定法有所慎行。”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贫富不同,亦从其便。此无定法耳。”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叙论并行例》:“古人之文无定法也。”


定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属管辖释义: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它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与其他法定管辖相比,专属管辖具有优先性、排他性与强制性。专属管辖是法院管辖独有的制度,仲裁没有专属管辖。
    • 2.
      中药鉴定释义:中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简称为“五大鉴定法”。
    • 3.
      为法释义:⒈制定法律。⒉成为法则。
    • 4.
      作治释义:⒈谓使天下太平。《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网纪。”⒉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兵器》:“宋 兴,太祖 将平定四方,命 魏丕 主作,责以称职。每造兵器,十日一进,谓之旬课,上亲閲之,作治之巧尽矣。”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兵器》:“景德 中,以岁造之器可支三二十年,而创作未已,天子念劳费之宜省也……令给用有餘诸作治以权宜罢焉。”
    • 5.
      作科释义:制定法规。
    • 6.
      制则释义:⒈法度。《南史·王俭传》:“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準。”⒉制定法度。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中 唐 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7.
      制数释义:限量;定法。
    • 8.
      勤饰释义:经常地整顿、整治。饰,通“ 飭 ”。《韩非子·定法》:“十七年而不至於霸王者,虽用术於上,法不勤饰於官之患也。”《韩非子·定法》:“故乘强 秦 之资数十年而不至於帝王者,法虽勤饰於官,主无术於上之患也。”
    • 9.
      大圣释义:⒈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 《荀子·哀公》:“孔子 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汉 扬雄《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覩其识道也。”明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人皆以 孔子 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⒉称帝王。《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帝曰:‘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盖有所益也。设或无
    • 10.
      守一释义:⒈亦作“守壹”。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晋葛洪《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唐吕岩《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宋苏轼《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⒉专守定法。⒊指忠于某一信条。⒋指女子守节。
    • 11.
      定令释义:⒈制定法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定令,令驃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定令则 赵禹、张汤,文章则 司马迁、相如。”李善 注引《汉书》:“张汤 迁太中大夫与 赵禹 共定诸律令。”⒉固定成文的法令。《魏书·世祖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新唐书·刘子玄传》:“皇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著衣冠,乘马。太子从之,因著为定令。”《宋史·职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养而不肯自陈宫观者,復申明旧法,著为定令以律之。”
    • 12.
      定法释义:⒈制定法令、法规、办法等。⒉规定,成法。
    • 13.
      常准释义:⒈定法;原则。⒉指一定的标准。
    • 14.
      底法释义:谓确定法式。
    • 15.
      彝法释义:常法,定法。
    • 16.
      循名责实释义:按照名称或名义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循:依着。责:求。
    • 17.
      态度测验释义:对态度的方向和强度的测量。心理测验之一。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叙述句(态度语)或项目构成,根据被试者对态度语或项目作出的反应推测被试的态度。反应包括认知(同意或不同意)、情感(喜欢或不喜欢)和行为(支持或反对)三类。通用方法主要有自我评定法、自由反应法、行为观察法及生理反应法。
    • 18.
      成文法释义:也叫制定法。国家特定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以成文形式公布实施的法律。与“不成文法”相对。
    • 19.
      提举释义:⒈提而举之。《陈书·徐陵传》:“陵 以 梁 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⒉提拔荐举。唐 白居易《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臺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繫布裘。”⒊掌管。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臣顷在 陕西,见刺义勇提举诸县。”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公历官年月》:“以龙图阁学知 汝州,寻免,提举 洞霄。”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蔡京 入相,依仿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讲议司’制定法令制度,由他亲自提举。”⒋官名。宋 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
    • 20.
      故纵释义:⒈法律用语。谓知人犯法而不检举,或故意开脱其罪。《汉书·刑法志》:“於是招进 张汤、赵禹 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颜师古 注:“见知人犯法不举告为故纵,而所监临部主有罪并连坐也。”《汉书·昭帝纪》:“廷尉 李种 坐故纵死罪弃市。”颜师古 注:“纵谓容放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⒉谓故意纵容而不加干预。《后汉书·马武传》:“武 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定法(ding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定法是什么意思 定法读音 怎么读 定法,拼音是dìng fǎ,定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定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