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患 [zāi huàn]
1. 灾害;灾难。
英[calamity;]
灾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灾患”。灾难;祸害。
引《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
清 朱茂晖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纪事》诗:“或捍大灾患,勤事丧厥身。”
邹韬奋 《死路一条》:“国家多难,灾患洊臻。”
国语词典
灾患 [zāi huàn]
⒈ 灾害、灾难。
引《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
灾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劫难释义:灾难;灾祸:历经劫难。
- 2.
祸害释义:⒈祸事:黄河在历史上经常引起祸害。 ⒉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⒊损害;损坏:野猪祸害了一大片庄稼。
- 3.
患难释义:困难和危险的处境:同甘苦,共患难。 患难之交(共过患难的朋友)。
- 4.
磨难释义:也作魔难。在困难境遇中遭受的折磨:多年的磨难造就了他一种刚强的性格。难(nàn)。
- 5.
祸患释义:祸事;灾难:消除祸患。
- 6.
灾祸释义:自然的或人为的祸害。
- 7.
灾殃释义:灾难;祸殃。
- 8.
灾荒释义:指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大面积损坏,从而严重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民众基本生活的现象。
- 9.
祸殃释义:灾祸:招惹祸殃。
- 10.
灾难释义: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灾难深重。 遭受灾难。
- 11.
苦难释义:痛苦和灾难:苦难深重。 苦难的日子。永远不能忘记旧社会的苦难。
- 12.
灾害释义: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人和动植物以及生存环境造成的一定规模的祸害,如旱、涝、虫、雹、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战争、瘟疫等。
灾患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幸福释义:⒈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为人民谋幸福。今天的幸福是先烈们流血流汗得来的。⒉(生活、境遇)称心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越来越幸福。
- 2.
幸运释义:⒈好的运气;出乎意料的好机会:但愿幸运能够降临到他的头上。 ⒉称心如意;运气好:买彩票得了头等奖,真够幸运的。
- 3.
喜庆释义:⒈值得喜欢和庆贺:喜庆事。 十分喜庆的日子。⒉值得喜欢和庆贺的事。
灾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虞之患释义:没有意料到的灾患。
- 2.
人满之患释义:患:灾患。人太多的祸患。
- 3.
咎悔释义:⒈灾祸;灾患。 汉 班固《奕旨》:“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三国 魏 嵇康《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衡(禰衡)恃才倜儻,肆狂狷於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⒉指悔过,追悔自责。清 陈梦雷《绝交书》:“年兄不自咎悔,对人反责不孝以十四年纪纲到省,不与回书。”
- 4.
宾至如归释义: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 5.
彻乐释义:⒈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孝公 卒,晋悼夫人 丧之,平公 不彻乐,非礼也。”《新唐书·高宗纪》:“﹝ 总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彻乐。”⒉借指逝世。宋 范仲淹《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虽享禄不薄,屡膺蕃庶之赏,彻乐之日,门中索然。”参见“彻县”。
- 6.
彻县释义:亦作“彻悬”。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彻乐”。
- 7.
彻膳释义: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诗·大雅·云汉》“膳夫左右”毛 传:“膳夫彻膳,左右布而脩。”孔颖达 疏:“膳夫之官,减撤王之膳食。”《后汉书·伏湛传》:“夫一穀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飢,柰何独饱?”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天子争臣七人而止,诸侯争臣五人而止。至於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 8.
操心虚患释义:人的品德、智慧、本领、知识,往往产生于灾患之中。
- 9.
救灾恤患释义: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 10.
消慝释义:消除灾患。
- 11.
灾故释义:灾患。
- 12.
礼新释义:谓礼待新来者。《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姦慝,举淹滞,礼新叙旧,禄勋合亲。”孔颖达 疏:“外人新来者,礼待之。”《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韦昭 注:“新来过宾也。”
- 13.
苛殃释义:疾病和灾患。
- 14.
迭见释义:屡次出现;不断出现。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四:“未几太子薨,灾异迭见。”明 叶盛《水东日记·记会议异同诸事》:“景泰 元年春久旱,两京灾异亦迭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及南京政府成立》:“外省灾患迭见,民生困苦。”
- 15.
降物释义: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及大臣皆脱下盛装换上素服,谓之“降物”。 《左传·昭公十七年》:“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於是乎百官降物。”杜预 注:“降物,素服。”孔颖达 疏:“降物谓减其物采也。《昏义》曰:‘日食则天子素服。’知百官降物,亦素服也。”《晋书·礼志上》:“灾祥之发,所以谴告人君,王者之所重诫,故素服废乐,退避正寝,百官降物,用币伐鼓,躬亲而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