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杀 [kēng shā]
1. 活埋。
3. 害煞。
坑杀 引证解释
⒈ 活埋。
引《隋书·食货志》:“﹝ 隋煬帝 ﹞乃令 裴藴 穷其党与,詔郡县坑杀之,死者不可胜数。”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之三:“自古以好坑杀人致叛,以能抚养收其用,皆公所览见。”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拓跋珪 将被俘的 燕 军四、五万人全部坑杀。”
⒉ 害煞。
引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被你坑杀人燕侣鶯儔。”
国语词典
坑杀 [kēng shā]
⒈ 活埋。
引《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乃令裴蕴穷其党与,诏郡县坑杀之,死者不可胜数。」
⒉ 陷害、构陷。
引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潭知尚止拨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杀,大怒,乃唤逢纪责骂。」
坑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坑儒焚书释义: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 2.
坑儒谷释义:秦始皇 坑杀儒生之处。故址在今 陕西 临潼县 城西南十公里之 洪庆村。
- 3.
坑儒释义:⒈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汉 王充《论衡·死伪》:“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议,燔烧《诗》、《书》,后又坑儒。”《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始皇 无道……坑儒焚书,使天下人民不安。”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⒉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称“阬儒”。《汉书·儒林传序》“燔《诗》《书》,杀术士”唐 颜师古 注:“今 新丰县 温汤 之处号 愍儒乡,温汤 西
- 4.
坑戮释义:⒈坑杀;活埋。 ⒉阬戮:活埋。
- 5.
烧除释义:烧毁去除。《法苑珠林》卷五八:“王者如火,为诸万民烧除恶患。”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夫 杨 墨 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於 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
- 6.
焚书坑儒释义: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 7.
焚典坑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8.
燔书坑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同“焚书坑儒”。
- 9.
燔书阬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10.
长平释义:⒈古城名。 故址在今 山西省 高平县 西北。战国 时 秦 白起 曾大败 赵 赵括,坑杀 赵 降卒四十馀万于此。《史记·赵世家》:“七年,廉颇 免而 赵括 代将。秦 人围 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餘万皆阬之。王悔不听 赵豹 之计,故有 长平 之祸焉。”唐 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诗:“武安君 何在,长平 事已空。”唐 李白《繫寻阳上崔相涣》诗之三:“邯郸 四十万,同日陷 长平。”⒉阪名。上有宫观。汉 扬雄《甘泉赋》:“登 长平 兮雷鼓礚,天声起兮勇士厉。”⒊指 汉 名将 卫青。因出击 匈奴,屡建功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