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泰陵 泰陵的意思
tàilíng

泰陵

简体泰陵
繁体
拼音tài líng
注音ㄊㄞˋ ㄌ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ài,(1) 平安,安定。【例句】: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2) 佳,美好。【组词】:泰运。否(pǐ)极泰来。(3) 极。【例句】:泰西(旧指欧洲)。(4) 骄纵,傲慢。【例句】:泰侈(骄纵奢侈)。骄泰。(5) 通。【组词】:天地交泰。

líng,(1) 大土山。【组词】:山陵。丘陵。陵谷迁变(简作“陵谷”)。(2) 高大的坟墓。【组词】:陵园。陵墓。陵寝。(3) 古同“凌”,侵犯,欺侮。

基本含义

指陵墓庄严肃穆,气势雄伟。

泰陵的意思

泰陵 [tài líng]

1. 陵名。唐玄宗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2. 陵名。宋哲宗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本名永泰陵。宋人常称之为泰陵。

3. 陵名。明孝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笔架山东南。

5. 陵名。清世宗陵。在河北省易县永宁山。

泰陵 引证解释

⒈ 陵名。 唐玄宗 陵。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金粟山。

⒉ 陵名。 宋哲宗 陵。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本名 永泰陵。宋 人常称之为 泰陵

⒊ 陵名。 明孝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笔架山 东南。

⒋ 陵名。 清世宗 陵。在 河北省 易县 永宁山。


泰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丑正释义:谓嫉害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叔敖 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杨伯峻 注:“恶、丑同义,直、正同义,恶直即丑正,同义复语。言嫉害正直者。”唐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嗾獒翻丑正,养虎欲求全。”清 黄宗羲《谈孺木墓表》:“况革除之事,杨文贞 未免失实;泰陵 之盛,焦泌阳 又多丑正。”
    • 2.
      十三陵释义:明代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始建于1409年。在北京昌平区。有长陵、景陵、永陵、德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等。陵区背依天寿山群峰,坐落于山峦南麓。在山谷入口处建有一座石牌坊,为陵区的起始点,建有长约7千米的神道,两旁建碑亭、石象生和龙凤门。整个陵区建筑与山体有机结合,气势森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
      吉壤释义:⒈旧指风水好的坟地。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 崩。上忽下詔,迁 显陵 梓宫改葬於北。六飞亲閲,得吉壤於 天寿山 之大峪。”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 世宗 亲营 泰陵 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諭毋建石像,惜人力。”⒉犹良田沃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处,鬱鬱葱葱,翠云盘结,居然旺气所钟,不亦名区吉壤哉。”
    • 4.
      泰陵释义:⒈陵名。 唐玄宗 陵。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金粟山。⒉陵名。宋哲宗 陵。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本名 永泰陵。宋 人常称之为 泰陵。⒊陵名。明孝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笔架山 东南。⒋陵名。清世宗 陵。在 河北省 易县 永宁山。
    • 5.
      清西陵释义:在河北省易县西梁各庄方蒙山下。 清代帝王陵墓。因与东陵相对,故称西陵。共有帝陵四座,即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还有后妃、王公、公主墓十四座。始建于173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
      清陵释义:清 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永陵,在今 辽宁省 新宾满族自治县,为 清太祖 以前的 肇、兴、景、显 四陵。(2)清太祖 福陵(俗称 东陵)与 太宗 昭陵(俗称 北陵),在今 辽宁省 沉阳市 附近。(3)东陵,在今 河北省 遵化县,有 顺治 孝陵、康熙 景陵、乾隆 裕陵、咸丰 定陵、同治 惠陵 及 太宗 后 昭西陵 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西陵,在 河北省 易县,有 雍正 泰陵、嘉庆 昌陵、道光 慕陵、光绪 崇陵 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7.
      西陵释义:⒈古国名。《史记·五帝本纪》:“黄帝 居 轩辕 之丘,而娶於 西陵 之女,是为 嫘祖。”张守节 正义:“西陵,国名也。”⒉陵墓名。三国 魏武帝 陵寝。在 河南省 临漳县 西。《彰德府志·地理志二》:“操 且死,令施繐帐於上,朝晡,上酒及糗粮,使宫人歌吹帐中,望吾 西陵。西陵 即 高平陵 也,在县西南三十里,周回一百七十步,高一丈六尺。”南朝 齐 谢朓《铜雀台》诗:“鬱鬱 西陵 树,詎闻歌吹声。”⒊陵墓名。清 代帝王陵寝。在 河北省 易县 西 永宁山 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有 雍正 泰陵、嘉庆 昌
    • 8.
      铸鼎释义:⒈见“铸鼎象物”。⒉指 黄帝 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唐 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 荆山 前。”明 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唐 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泰陵(tai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泰陵是什么意思 泰陵读音 怎么读 泰陵,拼音是tài líng,泰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泰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