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 [qīng dà fū]
1. 卿和大夫。后借指高级官员。
卿大夫 引证解释
⒈ 卿和大夫。后借指高级官员。
引《国语·鲁语下》:“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
《史记·汲郑列传》:“至 黯 七世,世为卿大夫。”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公既以能为文辞,擅声於朝,多铭卿大夫功德。”
国语词典
卿大夫 [qīng dà fū]
⒈ 卿和大夫。后泛指贵族。
引《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孝经·卿大夫章》:「三者备矣,然后能卿大夫之孝也。」
卿大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槐九棘释义: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 2.
三鳣释义:东汉 杨震 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后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后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 3.
世卿释义:世代承袭为卿大夫。《公羊传·隐公三年》:“尹氏 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 尹氏 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休 注:“世卿者,父死子继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观乎世卿,知移权之败。”章炳麟《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立宪固不适于 中国 矣。是何也?宪政者,特封建世卿之变相耳。”
- 4.
丽牲释义:⒈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 语出《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即入庙门,丽于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汉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⒉借指碑石。
- 5.
九原之下释义:九原:山名,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泛指墓地。
- 6.
九原可作释义: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 7.
九原释义: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 8.
二朝释义:⒈指卿大夫的外朝和内朝。⒉两个早晨。
- 9.
伐冰之家释义:伐冰,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 10.
众相释义:⒈古代为卿大夫赞礼的人。⒉佛教语。谓诸种形相。
- 11.
伯牧释义:古代地方长官的泛称。语出《礼记·王制》“州有伯”郑玄 注:“殷 之州长曰伯,虞 夏 及 周 皆曰牧。”明 方孝孺《后乐斋记》:“匹夫而忧天下,无位而论世事,时俗以为狂而君子之所取也。以言乎位,内而公卿大夫,外而伯牧守令,禄丰者任荣,职要者忧重,匹夫固若无与焉。”
- 12.
余子释义:⒈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 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杜预 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 餘子也。”高诱 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 张。”⒉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
- 13.
侈家释义:指 春秋 时豪奢的卿大夫家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及 赵文子 卒,晋 公室卑,政在侈家。”
- 14.
侵削释义:侵夺;削夺。《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汉书·申屠嘉传》:“二年,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 15.
俊选释义: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宋 叶适《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宋 张师正《括异志·梅侍读》:“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元 揭傒斯《全州学记
- 16.
公宫释义:⒈君王的宫殿。《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郤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汉 班固《白虎通·辟雍》:“《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唐 白居易《祭咸安公主文》:“组紃之训,既习於公宫;汤沐之封,遂开於国邑。”清 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古者卿大夫皆受宅於司里,与公宫相近。”⒉泛指官府。唐 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公宫造广厦,木石乃无数。”仇兆鳌 注:“赵 曰:凡官府贵处,谓之公宫。”
- 17.
公族大夫释义: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左传·昭公五年》:“韩襄 为公族大夫,韩须 受命而使矣。”《国语·晋语七》:“欒伯 请公族大夫。”韦昭 注:“公族大夫,掌公族与卿之子弟。”汉 刘向《列女传·晋赵衰妻》:“及 盾 为正卿,思 赵姬 之让恩,请以 姬 之中子 屏括 为公族大夫。”
- 18.
公膳释义:卿大夫在公朝办事所用的膳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鷄,饔人窃更之以鶩。”杜预 注:“卿大夫之膳食。”杨伯峻 注:“公膳为一词,即在公朝办事用餐,由朝廷供给伙食。”
- 19.
六节释义:⒈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⒉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⒊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
- 20.
内妇释义:犹内子。卿大夫的嫡妻。汉 刘向《列女传·晋赵衰妻》:“姬 以 盾 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 叔隗 为内妇,姬 亲下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作“内子”。杜预 注:“卿之嫡妻为内子。”参见“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