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月相 月相的意思
yuèxiàng

月相

简体月相
繁体
拼音yuè xiàng
注音ㄩㄝˋ ㄒㄧ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è,(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组词】: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组词】:月刊。月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组词】:月饼。月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组词】:月子。

xiāng xiàng,(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组词】: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组词】:相信。相烦。相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组词】:相亲。相中(zhòng)。(4) 姓。(1) 容貌,样子。【组词】: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2) 物体的外观。【组词】:月相。金相。(3) 察看,判断。【组词】: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组词】:辅相。宰相。首相。(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7)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组词】: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8)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9) 姓。

基本含义

指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也比喻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月相的意思

月相 [yuè xiàng]

1. 月亮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主要的月相有四个,即朔、上弦、望、下弦。

[phase of the moon;]

月相 引证解释

⒈ 指月球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随着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的时刻变化,地球上所见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多少也不时改变,呈现盈亏(圆缺)的各种形状。月相有:朔(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球西边的半圆)、凸月、望(满月)、残月、下弦(月球东边的半圆)、蛾眉月。月相更替的周期约等于二十九天半,即一个朔望月。我国农历月相基本符合月相变化,每月初一必定是“朔”。至于“望”则可能在十五、十六、十七三天中的任何一天,以十五、十六居多。


国语词典

月相 [yuè xiàng]

⒈ 因日、月、地球三者相对位置的改变,从地球观之,月即有盈亏之变化。此种月球明亮部分不同的各种形象,即称为「月相」。主要的月相有四个,即朔、上弦、望、下弦。


月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弦释义:月相的一种,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太阳跟地球的连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连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形,这种月相叫上弦,这时的月亮叫上弦月。
    • 2.
      下弦释义:月相的一种,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跟地球的连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连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形,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叫下弦月。
    • 3.
      凸月释义:天文学术语。满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一般在日没以前东升,次日日出以前西没;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又称“下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一般在日没以后东升,次日日出以后西没。凸月主要出现在夜间,它的明亮部分愈大,出现在夜间的时间也愈长。
    • 4.
      参辰日月释义:参、辰,二星名。 参与辰,日与月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 5.
      叶律释义:合乎节令。古人以十二律管与十二月相配,故称。
    • 6.
      嘉事释义:⒈指嘉礼。古代五礼之一。《礼记·冠义》:“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郑玄 注:“嘉事,嘉礼也。宗伯掌五礼:有吉礼、有凶礼、有賔礼、有军礼、有嘉礼。”⒉指朝礼。《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杜预 注:“嘉事,朝礼。”
    • 7.
      噬啮释义:⒈咬。唐 柳宗元《憎王孙文》:“虽羣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蝮蝎终日而不螫,则噬啮草木以致其毒。”章炳麟《五无论》:“兽类无一夫一妇之事,两性相逐,天下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啮犹众,何独于人类而能外是?”《花城》1981年第1期:“老人眼里闪露出悲愤,嘴里含着痛苦,仿佛有什么在噬啮着他的心。”⒉喻侵蚀。唐 韩愈《孟东野失子》诗:“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⒊喻迫害。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而曾经亲见,或亲
    • 8.
      天候释义:天气、气候和某些天文现象的统称,包括阴晴、冷暖、干湿和月相、昼夜长短、四季更替等。
    • 9.
      太蔟释义:⒈亦作“太簇”。 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⒉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蔟配正月,因以为农历正月的别名。
    • 10.
      娥眉月释义:农历初二、初三和 廿七、廿八的月相。形如弯眉。初二、初三黄昏时出现于西方天空,廿七、廿八拂晓时出现于东方天空。
    • 11.
      寅月释义:即农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简称寅月。
    • 12.
      平朔释义:又称“恒朔”。 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 13.
      应钟释义:⒈亦作“应鐘”。古乐律名。十二律之一。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应钟与十月相应。⒉见“应钟”。
    • 14.
      彩云追月释义:《彩云追月》是一首民族音乐的名字。从字面意思上看,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 15.
      新月释义: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一弯新月。⒉朔日的月相(人看不见)。也叫朔月。
    • 16.
      旁死魄释义:亦作“旁死霸”。农历每月初二的月相。亦借指农历每月初二。
    • 17.
      旁生魄释义:亦作“旁生霸”。旧历每月十六日的月相。亦借指农历每月十六日。《逸周书·世俘》:“惟一月丙午旁生魄。”朱右曾 校释:“旁,近也。生魄,望也。”张汝舟《西周考年》第一节:“近代 俞樾 作《生霸死霸考》,博引《尚书》古义,考出:二日旁死霸十六日旁生霸……‘旁’读‘傍(去声)’,靠近的意思。‘旁死霸’是‘旁既死霸’的省文,‘旁生霸’是‘旁既生霸’的省文,所以‘旁死霸’是二日,‘旁生霸’是十六日。”这两个“既”是“尽”的意思。
    • 18.
      日月相释义:旧时迷信以为肩胛上有红痣为极贵之相,称“日月相”。
    • 19.
      明参日月释义: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 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 20.
      明齐日月释义: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月相(yuex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月相是什么意思 月相读音 怎么读 月相,拼音是yuè xiàng,月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月相造句子